80後女中醫靠fb突圍 望回應 聞人氣 問意見 切圖表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很多網媒透過Facebook(fb)宣傳都難言「有着數」,八十後註冊女中醫梁尹倩(Cinci)設立的fb專頁,卻是少數反客為主的贏家。貼地實用的養生題材,抵死易明的Infographic(資訊圖表),成功打動人心、留住用戶,更把虛擬的「讚好」轉為實際收入,打拚出4間茶飲店、3本暢銷湯水食譜的實體版圖。
見Post如見人,Cinci是愛玩、率真、主意多多,但又講求貼地的女子。執業中醫的傳統模式是夥拍中藥店,利用協同效應共享客人。2012年Cinci剛領到註冊中醫執業證書,卻沒有店舖或行業組織支持,只在丈夫的辦公室一間房間行醫。當時無力可借,她深知首批客人一定不是家人朋友,「初出茅廬,誰會相信我?愈是相熟,愈不會找我把脈。」順理成章,fb成為吸引客人幫襯自己的窗口。
Cinci設立的專頁CheckCheckCin推廣「先檢後查、平衡生活」的中醫保健新思維,每日發布一至兩張Infographic,題材以破除中醫謬誤、時令養生貼士為主,配上「㜺鬼」的雙語插圖,一年來吸納13.1萬人追蹤專頁。
她的中英對照帖文,更為診所招徠外籍客人,如駐港海外企業人員、回流香港的外國華僑,佔整體客源兩成。原來不少「黃皮白心」的外國華裔人士均視紅棗為中國的Super Food,天天泡來飲,搞到熱氣喉痛,為Cinci帶來額外商機。
親民資訊搶眼球
網上庫存照片悶死人,怎及自己動筆有趣?Cinci在美國念工商管理、本身做市場推廣出身,沒有美術底子,起初用原子筆畫,再上載到專頁,快靚正。網民看到這樣真我的原創內容,紛紛讚好,在帖文留言的專頁粉絲亦漸漸成為她的診所客人。
眾多帖文中,以破謬誤、為用戶篩選資訊的「5大乜乜乜」最受歡迎,本月初的「5種愈食愈痕食物」就有810個讚好,501則回應,607次分享。為了把艱澀難明的中醫理論簡化為網上搶眼的資訊,Cinci每日花3至4小時編寫帖文和圖表。最難的是構思故事,要從用戶角度出發,並以圖表先聲奪人、入心入肺,「要做到單看圖表亦有得着,引起用戶興趣,再看長氣文」。
早前她編寫茶療良方,教女性紓緩因壓力引致的肚瀉,其後聘請美術編輯畫了一幅地鐵少女的圖畫,挨着扶手,表情痛楚。但Cinci覺得攬着馬桶才夠啜核,「這才是我要的畫面」。為了在兩三秒間抓住用戶的眼球,每幅圖、每個標題,她都要引起共鳴。
取捨亦是一大學問,網民閱讀耐性低處未算低,CheckCheckCin早期的帖文約有400字,減完又減。去年Cinci見到朋友狂刷IG Story,知道社交平台進入另一時代,「不單是只睇相,而且是不加思索地狂按的玩法」,只要是熟口熟面的插圖,都會被移除。她嘗試跟風,把帖文縮至一行的字數,誰知不少人留言抱怨看不明白,要求她寫多些。現在她把帖文定在100字左右,「但要不斷觀察和微調,市場會告訴我該怎樣做」。
診症如歡樂時光
社企認同她的理念和形象,給她實體地盤,在刊物寫專欄;又在日式百貨公司素食節開講座,透過跟消費者互動,擴大內容的傳播力及影響力。演講完畢,同場的出版社編輯欣賞她有個人風格,邀她寫湯水食譜,於是再多一個平台。
曾登上誠品書店「2015年度TOP100暢銷書榜-健康生活」榜首的《飲湯1》,最近更被台灣一間出版社買下版權,即將在1月份進軍台灣市場。至於沒有做推廣,面世一年的CheckCheckCin App,每月活躍用戶約有3800人。
Cinci位於上環的分店,前舖賣茶飲,後舖是診症間,但找來調酒師調校不同口味的米水,如紫薯、肉桂橙米水,令整件事變得有型好玩,「整個體驗是去Happy Hour,開心地料理身體,而不是苦口苦面看醫生」。
Cinci的核心理念是「治未病」,選米水作為主打自家製飲品,皆因貼地而性質平和。茶療亦首創以用戶感受分類,如「我煩躁」、「我畏冷」、「我疲憊」等系列,方便用家按照身體狀況,對症下藥。
做自己切忌造作
談到fb不斷更新演算法,釀成專頁的自然接觸率暴跌,大細路Cinci不禁收起嘻皮笑臉:「當然對專頁造成很大影響,幸好互動率一向頗高,帶動到自然接觸率,這點反映到Good Content的重要性,是考驗優質內容的時候」。
一篇帖文平均投放一小時,對一個每日要看症、打理店舖、照顧兩個小朋友,以及寫專欄的多工媽媽來說,實在成本不菲。但她選擇堅持,「不要怕蝕底,要無私地奉獻,最重要是做回自己。不要扮嘢,網絡時代騙到人嗎?日子有功,機會就會出現。」
撰文、採訪:蕭瑩盈
[English Version]
How a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does business on Facebook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決策者慎防勝利沖昏頭腦(車品覺)
「熱手效應」(Hot-hand Effect)來自1985年美國心理學家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的研究,他們分析了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球員連續成功投籃的數據,所謂「熱手」更多是觀察者一種認知偏見的現象。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房地產科技|MTR Lab加盟城越拓地產科技
中國專注房地產科技(PropTech)創新的企業聯盟城越UrbanLab昨天宣布,港鐵(00066)全資子公司MTR Lab正式加盟為新成員,雙方將攜手在綠色創新、智慧城市等深度合作。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念力操控|Neuralink新試驗 念力控制機械臂
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周二獲准啟動新可行性研究,透過N1植入物及腦機介面,讓志願者以念力控制機械臂。Neuralink發文形容,此舉不僅恢復數碼自由,亦是恢復人身自由重要第一步。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工具|美八成年輕領袖 上班採用AI工具
任何流行的辦公室技術往往吸引年輕人搶先使用。生產力應用程式Google Workspace委託哈里斯民意調查機構,訪問美國1005名年齡介乎22至39歲、主要為領導層的全職工作者,以探討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使用情況。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耶穌|瑞士教堂辦告解 已跟千人互動
位於瑞士琉森的彼得禮拜堂(Peter's Chapel),今年8月起破天荒在告解室引進實驗性質的藝術裝置Deus in Machina,並於今天(27日)分享專案成果。這位「人工智能(AI)耶穌」以桌面電腦運算,在熒幕呈現數碼臉孔。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AI機械人高峰會|人形機械人齊集香江較勁 生產力局開峰會 推動技術落地
香港生產力局昨天在港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高峰會2024」,探討先進製造、新能源、生命健康科技、大語言模型等前沿科技發展及應用,現場亦展示各款前沿人形機械人。
- Posted November 27, 2024
- 0
-
晶片大戰|小米據報自主設計晶片 料明年量產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小米正為其即將推出的智能手機準備一款自主設計的移動晶片,以減少對外國供應商聯發科(MediaTek)和高通(Qualcomm)的依賴,該晶片預計2025年開始量產。
- Posted November 26,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