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雙面刃 (黃鎮濤)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蘋果公司早前發布10周年版旗艦手機iPhone X,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聲言該款手機將影響業界未來10年發展,無線充電便是其中一項嶄新功能。事實上,香港亦有科企從事有關技術,《信報》StartupBeat今次請來Neosen Energy聯合創辦人黃鎮濤(Kelvin),暢談無線充電的歷史,還有未來的發展及商機。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黃鎮濤 Neosen Energy聯合創辦人
尹:蘋果採用的Qi無線充電制式,你可以講解一下嗎?
黃:早在2012年,全球出現3種無線充電制式,Qi就是其中一種,亦是多數智能裝置如手機、平板電腦採納的方案,普遍支援歐洲地區。
據我所知,另一種制式是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電力事業聯盟)。自2014年起,美國有40多間Starbucks咖啡店,率先支援PMA技術。該公司更聯同一間企業推出配件,讓顧客連接手機,即可享用無線充電服務。PMA走的大方向與Qi不同,它主攻服務提供者,即充電器而非手機端,大多裝置在機場、商場及咖啡店等。
2013年之後也有一個新制式出現,名為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無線電力聯盟),跟前兩款的最大差別是其充電距離較遠,而且可以多角度接收電源。
尹:那你認為蘋果公司為什麼會選擇Qi制式?
黃:去年,PMA與A4WP合併組成新聯盟Airfuel,它把兩個標準二合為一。這一兩年間,Qi在發展電力功率上比PMA相對優勝, Qi亦是現時唯一在全球都合資格的解決方案, 其充電功率可達15W,蘋果可能因此而選擇Qi。
三星搶快充先機
尹:三星(Samsung)及其他品牌的Android手機早幾年已支援無線充電功能,蘋果到現在才推出,你覺得有什麼原因?
黃:現時最多人擁有的智能設備就是手機,我認為從中加入無線充電功能,是全球知名手機生產商的考慮要點。三星早在Galaxy S4年代已引入無線充電,當年亦是採用Qi,其後在Galaxy S6年代,它在手機內置一款全球唯一的模組,能同時兼容PMA及Qi無線充電功能。
無線充電制式已誕生多年,近期手機新增不少功能,對電力需求亦相對提高。三星在Qualcomm(高通)推出了一項快充標準,該公司亦是首間支援快速充電的手機商。有小道消息傳出,iPhone未來都有快速充電,但據聞支援約8W功率。以快充30分鐘計算,在相同時間下,三星手機可充六成電力,蘋果手機只有五成。
尹:半小時已可充一半電力,感覺不算太耐,但為何大家總覺得無線充電比插線慢?
黃:可能大家在坊間接觸到的無線充電都已是一兩年前的產品,當時技術發展仍未成熟。無線充電與有線充電表現上始終有落差,惟現有技術改進不少,其中15W的方案,效率已達八成或以上,不是相差太遠,始終攜充電線外出不方便,開始有人改用無線充電。
兼容制式更環保
尹:經常帶着充電線及尿袋(外置充電器)出門,確實麻煩。你們作為一間研發無線充電產品的初創,又有何商機呢?
黃:我們主力研發硬件部分,亦是兩大無線充電標準的會員。我們跟隨Airfuel與Qi的標準,以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消費者方面,會以「世界大同」為原則,一個充電器即可支援多個裝置,不用再擔心是Android抑或蘋果手機,而要自備不同充電線外出。
況且,充電線的損耗相當大,去年有統計指出,全球每年大概消耗逾22億條充電線,數字相當嚇人,若改用無線充電就可解決此問題。
尹:那麼你的客戶一般在什麼地方應用無線充電?
黃:主要有兩大類型,一種是消費電子產品,例如車充、座枱充電器等,他們亦會出產自家品牌的充電器;另一種就是家具中的充電器。香港方面,大多數應用在家具及裝修上,如餐廳及酒店。
尹:現時的無線充電方法,一般是把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放在充電板上使用,你覺得未來會如何發展?
黃:未來大趨勢就如Airfuel般,支援遠距離及多部裝置充電,而且不限傳輸角度,可簡稱為Resonant(諧振)技術。當技術發展成熟,要做一個支援多裝置、多角度的充電站並不難, 但這存在矛盾,如用戶感到便利時,可能會擔心輻射、安全隱患等問題。
磁場愈強愈傷身
尹:現時的無線充電技術對健康有否負面影響?
黃:若你在家中天花板安裝無線充電器,而該充電器足以支援所有裝置,可以想像其磁場及功率有多大,這都會成為開發者的顧慮。即使技術研發成功,消費者又會否接納?
我們曾做過EMC(電磁兼容性)研究,發現若沒適當阻隔,人類的身體或可能受影響。但以手機、平板電腦而言,相應的功率不算高,預計情況不太嚴重。不過,若涉及60、70W等筆記簿電腦,磁場就會倍數增長。充電距離愈遠,磁場就愈強,功率輸出亦然。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ikTok爭議|據報TikTok準備周日關閉美國服務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字節跳動(ByteDance)旗下短片分享平台TikTok計劃周日(19日)在聯邦禁令生效當天,對美國用戶關閉這項應用,除非最高法院介入阻止禁令生效。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空間智能勢成創新基礎(車品覺)
隨着2025年的到來,在人工智能(AI)技術飛速發展推動下,全球數字經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各國對AI的立法和監管日益嚴謹,特別是在金融和執法等敏感領域。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大學生創業賽|3月底截報名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宣布,第11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正式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今年3月31日。大會將於5月30日舉行決賽,翌日舉行頒獎典禮。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真菌除冰法|理大借鑑真菌 研自動除冰法
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受到真菌的自然現象啟發,研發出冷凍水滴噴射的自主驅動機制,令水滴在沒任何外部能量輸入下自行噴射而出,有望開發極具經濟效益及發展潛力的技術應用。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3D打印顯微鏡|實驗室級別顯微鏡 3D打印成本僅480元
傳統的實驗室顯微鏡價格約數千美元,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不用3小時就印製了一台3D列印顯微鏡,能夠檢查血液及小鼠腎臟樣本,總成本不足50英鎊(約472港元)。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TalkingData|內地數據獨角獸港設地區總部
投資推廣署昨宣布,內地領先數據智能服務商騰雲天下(TalkingData)在香港開設地區總部,藉本港蓬勃的創科生態氛圍,以及便利的營商環境,推動公司在亞太及全球擴展業務。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舊藥新用|乾眼症藥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 中大AI揪出兩靶點 消除後能抑制病變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的婦科病,可在盆腔形成異位內膜組織,更在卵巢位置形成囊腫(俗稱朱古力瘤),影響全球多達15%生育年齡的婦女,半數患者更可能不育。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