慳家STEM Sir玩創孩子心 活用四驅車做教材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不少老師聞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色變,不想應付這個涉及跨學科兼難以備課的任務。不過,聖公會聖彼得小學的鄧文瀚老師對此科卻鍾愛有加,這位STEM Sir直言「STEM不只是機械人」。紙飛機、四驅車都是他的STEM教材。「機械人?去東京大學,聽Robi之父高橋智隆分享,不是更開眼界嗎?」
當你迷上一件事,自然有無窮精力去實踐。儘管鄧文瀚教學工作繁重,但仍抽出時間兼顧多項涉及STEM教育的工作,包括擔當iSTEM Ed Association主席、在電視台主持STEM生活節目,為電腦雜誌寫專欄、到小童群益會出任STEM教育顧問,更前往不同中心教導社工如何在活動中加入STEM元素。
須延伸至生活層面
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他對STEM一團火愈熾熱,談起有關教育問題就愈肉緊,「香港的教育制度太保守,推動STEM之餘,卻沒給老師指示和方向,有些學校不知如何是好。現時市面推出五花八門的STEM產品,只是盲目地引入編程(Coding)及機械人教材。」那些機械人和風力發電機理論,應該延伸到生活層面,然而在香港卻未能發展下去。「很多學校買現成教材,為什麼?容易建功嘛,可以在開放日有交代。惟STEM其實好簡單和生活化,不限於機械人。」鄧文瀚擔心這股風氣會遏止學生的發展,於是滙聚有心的老師,從不同方向教授STEM,旨在以有限的資源推動學校發展STEM教育,製作樣辦與現有課程融合。
要推動STEM in Life,鄧文瀚提出要重視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這些都是生活化的教材。如扭蛋機,它靠塑膠齒輪、橡皮筋彈簧,令旋轉盤運轉,本身就是機械工程的入門教材。「何必讓人牟利?把津貼用在學生身上,不是更好嗎?」他指教材可以很經濟,甚至利用紙飛機教授STEM,能藉此講述「機頭設計硬度與對抗風阻的關係」,由學生去探究。
啟發思考 實踐培養自信心
鄧文瀚的STEM教學重點是啟發思考,引導學生聯想,「例如討論紙柱與竹棚的關係,竹棚是本地特色文化,足以傲視世界建築,不就是最佳教材嗎?」若將之無限延伸,可找來搭棚專家評論學生的紙柱作品,或製造一件實物出來,讓學生知道做得好會有人欣賞,從中得到成就感,培養出自信心。
談到這位STEM Sir的拿手好戲,原來是以四驅車講課,此類教材男生最愛,又能切合本港環境,務實地體現STEM精神。四驅車的基本元素,計有電池、摩打、齒輪和車輪等,不少孩子都能娓娓道出,惟僅停留於一個個名詞。只有通過組裝四驅車和參加比賽,才能令他們更進一步,活用科學和機械知識,激發不同的聯想力。
「可先由閉合電路入手,讓孩子畫電路圖,解說四驅車內的銅片是導電體,啟發孩子的聯想力,把物件分為導電體和絕緣體。」順藤摸瓜,由孩子自行探究電流流動、摩打發動的原理,繼而引起齒輪組、車輪轉向、物理概念等討論,甚或利用手機慢拍功能,拍攝和觀察四驅車拋出路軌的情況,思考解決方法。
「STEM Anywhere,日常生活也有齒輪的蹤影,例如迴轉壽司。」STEM Sir重申,延伸思考的空間無窮無盡。STEM Sir於2014年曾帶學生到東京參加Tamiya Fair,以及田宮迷你四驅車世界賽。港日大戰對壘,港童給比下去。
STEM Sir解釋,玩四驅車是鬥心思,如何觀察賽道變化,更改車的設定,也考驗解難能力,如遇到多跳台的場景,能否用磨軚技術,透過調低重心、偷輕車身,對抗風阻,「日本小朋友都懂得用螺絲批砌模型,但香港小朋友很少這樣做,通常買模型後,就大喊『爸爸幫我砌!』沒有親自動手的體驗,自然不了解原理。」
「日本孩子能巧妙地改裝四驅車,港童則只懂大灑金錢買靚零件,以為車一定快,結果慘敗。」最壞是小小年紀便學會諉過於人,抱怨「阿Sir帶得差」。
港童輸在脆弱 師長要有膽識
港童輸得最徹底的是不堪一擊,「日本人不時經歷天災人禍,全靠整個社區一起克服難關,小朋友明白成功不是必然,懂得享受參與。然而港童輸了就叫苦,怨說『哎呀』,你看他們的嘴形,那一刻就知道什麼都輸了。」
算起來,家長也要對此負責,「我們小時候玩超合金玩具,會把被鋪在床上砌成虛擬基地,現在小朋友有時間玩嗎?不斷補習,只有一個好Standard的玩具箱,那怎會有想像力、聯想能力?」STEM老師要很有膽識,才敢在上課時站在一邊,由學生自行發掘答案,「許多家長不放心,覺得老師沒教書,質疑是否偷工減料。這心態跟帶孩子學游泳,投訴兒子游水無水花一樣。大姐,游水快,不一定要有水花啊!」今年11月,STEM Sir將組團到日本交流,並赴東京大學參觀Robi之父高橋智隆舉辦的機械人組裝比賽,讓孩子開拓眼界,「正是希望他們思考,人家7歲就當上地區冠軍,你較年長卻不夠人快,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採訪、撰文:蕭瑩盈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ikTok爭議|據報TikTok準備周日關閉美國服務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引述知情人士報道,字節跳動(ByteDance)旗下短片分享平台TikTok計劃周日(19日)在聯邦禁令生效當天,對美國用戶關閉這項應用,除非最高法院介入阻止禁令生效。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空間智能勢成創新基礎(車品覺)
隨着2025年的到來,在人工智能(AI)技術飛速發展推動下,全球數字經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各國對AI的立法和監管日益嚴謹,特別是在金融和執法等敏感領域。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大學生創業賽|3月底截報名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宣布,第11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正式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今年3月31日。大會將於5月30日舉行決賽,翌日舉行頒獎典禮。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真菌除冰法|理大借鑑真菌 研自動除冰法
香港理工大學團隊受到真菌的自然現象啟發,研發出冷凍水滴噴射的自主驅動機制,令水滴在沒任何外部能量輸入下自行噴射而出,有望開發極具經濟效益及發展潛力的技術應用。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3D打印顯微鏡|實驗室級別顯微鏡 3D打印成本僅480元
傳統的實驗室顯微鏡價格約數千美元,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不用3小時就印製了一台3D列印顯微鏡,能夠檢查血液及小鼠腎臟樣本,總成本不足50英鎊(約472港元)。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TalkingData|內地數據獨角獸港設地區總部
投資推廣署昨宣布,內地領先數據智能服務商騰雲天下(TalkingData)在香港開設地區總部,藉本港蓬勃的創科生態氛圍,以及便利的營商環境,推動公司在亞太及全球擴展業務。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
-
舊藥新用|乾眼症藥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 中大AI揪出兩靶點 消除後能抑制病變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的婦科病,可在盆腔形成異位內膜組織,更在卵巢位置形成囊腫(俗稱朱古力瘤),影響全球多達15%生育年齡的婦女,半數患者更可能不育。
- Posted January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