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筆記普及有妙法 (黃岳永)
現代人隨身攜帶手機肯定比紙筆為多,然而大部分演講者仍不喜歡聽眾用手機做筆記,事關太難分辨對方是在上網娛樂還是專心聽講,感覺就像「我有我講,你有你玩手機」。的確,用紙筆做筆記會給人專注的形象,但形象並不等同效率。若要電子筆記進一步普及,用家態度和使用攻略缺一不可。
先說作為聽眾的基本態度,在參加會議時我一般不會用手機打字,以免給人無心聽講的錯覺。當然,筆記還是要抄的,這時iPad就是最好幫手;身體語言亦很重要,與講者保持一定程度的眼神接觸,可以表達出自己對議題的興趣。從經驗來看,大部分講者都樂於接受這種態度。
相對「齋講」,現今很多講者都會向聽眾提供PPT,讓大家不用埋首苦抄,能專注於知識的吸收、分析和反思。在此給大家一個小貼士,做筆記時可以搜索一下與講題相關的地圖、時序、照片甚至視頻,會有助加深對議題的了解和記憶。
活用各種程式及工具
其實,電子筆記不只是利用電子設備作記錄,更要活用不同方法來加深理解,才可把知識融會貫通並收為己用。Android和iOS均有提供的Outliners是相當好用的工具,尤其適用於文字筆記。用家可以隨時上維基或Thesaurus字典查找資料和翻譯,亦能把內容隨意「搬來搬去」整理筆記, 而且記憶體容量龐大,不會像手寫筆記「不夠位寫」,隨時補充資料都沒問題。
若要動用照片、視頻或其他資料來闡釋複雜的概念,可以借助Mind Map來記錄。Mind Map又稱為思維導圖,顧名思義是以圖像思維方式來協助記憶、分析和規劃,這種環環相扣的方式,更能幫助人們把紊亂的資訊有條理地連結起來。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就是做筆記時千萬不要忘記提出問題,這亦是加深了解和記憶的好辦法。就如Facebook的直播一樣,觀眾除了發表「Like」或者「嬲」的表情之外,亦可以即時發問,主持也能從觀眾的反應明白大家的關注重點,以便作出回應及解釋。
除了iPhone和iPad,我亦常備一本A5或A6大小的Moleskine作日常塗鴉之用,畢竟紙筆的質感和手感仍難被電子設備取代。大家在活用電子筆記來提升學習效率之餘,不妨透過紙筆來記錄驟現的靈感,兩者配合隨時會帶來驚喜。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