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初創北上三絕招 (車品覺)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最近美國矽谷風險投資機構500 Startups發表一份中國互聯網報告,提到內地有不少創科行業處於領先地位, 例如手機支付、共享單車、電子競技和互聯網學習等。《信報》StartupBeat請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夥人車品覺分享他進軍內地的心得與經驗,以及對香港創科圈的意見。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車品覺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夥人
尹:報告提到,中國有不少創科行業做得比較出色。 你經常中港兩地游走,認同這份報告的結果嗎?
車:認同,我認為手機支付部分相當有趣。在互聯網世界中,有些東西是慢慢增加;但有一些東西卻是突然出現,因為該領域本來就是空白, 不論放置任何東西,都可以發展得很快,沒有阻礙。
當你發現一個位置,覺得它有可為,就「炸一啲嘢落去」。事實上,今時今日某些項目很成功,但你看不到背後的血淚。支付寶當初推行時,亦面臨相當大壓力。即使是空白領域,也奪去他人一些利益。
內地手機支付推行多時,由最初被商家拒絕, 到今日連小商戶都採用,經歷的時間不短。有一點大家需要注意,不論支付寶或微信支付, 都有很大的後台支撐。必須有大平台給予發展空間,才有現在的成果。
敢於顛覆不怕輸
尹:你覺得內地的優勢是否因為掌握了數據,並懂得如何應用?企業是否強調「數據第一」,投入資源發展人工智能,以數據推動業務?
車:內地人很願意作出新嘗試,就算年紀較大的人都會積極接受新事物,這對新產品發展很有利。 初創反正沒什麼可以輸,他們可把數據及人工智能應用在具顛覆性的場景上。不過,傳統企業的發展仍然很慢,並非所有公司都肯創新。即使掌握大量數據,可是他們根本不知怎樣使用。
尹:我們接觸過不同的初創企業,不論大小都自稱應用大數據,或擁有人工智能技術。你看過這麼多公司,何以判斷真偽?
車:你可以問他們打算應用在什麼場景,或用作解決什麼問題;公司又用哪種演算法來處理大數據?若要用上人工智能及大數據解決問題,必定是其他方法不可行。最重要問:「若能解決問題,我會看到什麼現象?」
適當時候要換捧
尹:報告又提到,現時中國有45間「獨角獸」(Unicorn,估值達10億美元而尚未上市的初創企業)。香港近日亦傳出好消息,客貨車召喚平台GoGoVan與內地58速運合併,達到「獨角獸」級別。你認為這宗新聞,能推進本港創科圈發展嗎?
車:我對此事感到很高興。初創是一場接力賽,很多人誤解,以為它要「由頭跑到尾」,但其實是錯的。一間公司應該要分段跑,有人擅長初部構思,喜歡幾個人在房間內度橋。不過,他未必有能力走到下一階段。創科更重要的是,當要走下一步時,是否有人接力幫忙行下去。
我認識的朋友中,技術型的不願當行政總裁;至於商業型的一類,可選擇當對外的行政總裁,或對內的財務總監,每人各有所長。無論人才、資金及退場(Exit,即被收購或上市),都應該要分段逐步來,選擇正確的時間,然後再找新目標。
尹:現時內地市場很蓬勃,好像每個領域都有商機。回想當年,你何以有信心北上內地發展?
車:我爸爸有一天突然跟我說:「你知唔知呀?你廿年前同我講,將來世界係互聯網嘅,我都唔知你噏乜,依家我明啦!」我認為要做好一件事, 必須對它有熱誠,真心相信該事,就會努力去做。你見到人家把事情做好,你再投入去做的話,得到的一定不及先行者。
可填補內地短處
尹:當然愈早入場愈多機會,內地創科現時發展急速,已無法回頭。若有年輕人找你,表示想嘗試進軍內地市場,你又有何建議?
車:首先,他必先認定自己的興趣。若他仍未找到, 建議趕緊去試,不要顧慮太多。若你對一件事有熱誠,就已經在浪尖上,不難發現新奇有趣的事物。有位前輩曾經對我說,成功有3個要點,包括熱情、堅持及好奇。但往往擁有首兩項特質的人,通常都沒有好奇心。若能有齊3項條件,能力就非常強。
任何一件事有做得好的地方,必定有另一方面做得不足。現時內地人的國際視野未夠廣闊, 因為當地市場發展太好,無人知道離開後該如何發展。
以微信為例,它在內地勢頭甚佳,在外地卻並不太強,港人可以填補其短處。我認為,港人善於發掘海外新事物,若能配合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未來不乏發展機會。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及數據驅動的咖啡營銷
無論早上、午餐、下午茶或甚最不想的加班時段,缺少了咖啡就等同身體內在的空虛無法填補。既然咖啡需求龐大,大家有沒有想過它的市場價值到底有多大? 根據Coherent Market Insights 的資料顯示,全球咖啡市場的規模在2022年已達到了1,27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成長至1,321.3億美元,並在2029年達到1,663.9億美元,以複合年增長率(CAGR)4.72% 的增長。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科大科研|分析歐亞人基因 揭腦退化症發病機制
香港科技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通過對東亞人群(包括中國人、日本人)和歐洲人群進行全面的基因分析,識別出對阿爾茲海默症具有保護作用的關鍵遺傳因素。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DeepSeek|阿里雲等巨頭平台 接入DeepSeek模型
內地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百度智能雲等雲平台,以及海外的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廠商相繼宣布接入DeepSeek旗下模型。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晶片管制|DeepSeek成功非晶片出口管制失敗 ASML:AI企業用有限資源突圍
光刻機巨頭艾司摩爾(ASML)行政總裁Christophe Fouquet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DeepSeek的成功表明在人工智能熱潮下,企業正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惟並不意味針對中國晶片行業的管控措施已經失敗。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港宜及早規劃數據產業(車品覺)
2025年伊始,國家數據局宣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CINAMON|韓企融資6630萬 建動畫生成平台
南韓動畫公司CINAMON昨宣布,完成B輪融資850萬美元(約6630萬港元),累計集資額達1850萬美元(約1.44億港元),新資金將用於搭建AI動畫影像生成平台CINEV。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AI風險|Meta停止開發 高風險AI系統
外界一直擔心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太快,有天會超出人類控制。Facebook母企Meta發表新一份政策文件Frontier AI Framework(前沿人工智能框架),預告將停止開發風險過高的AI系統。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