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網購惡戰 京東更值博 (阿米)
日前阿里巴巴在投資者大會上高調宣稱,下個財政年度營業額增長至少45%,股價一躍而成為亞洲最高市值公司,另一邊廂亞馬遜(Amazon)橫掃美國零售業,大有一統江湖之勢,隱隱然出現贏家全取的格局,難道投資網購公司就是一味「大即是美」,沒有其他出路?
阿里巴巴吹起高增長號角,無可否認有部分動力是自然增長,不過馬雲口中高唱的「新零售」,要延伸多元產業,又要整合物流鏈,說到底是要不斷併購來催谷盈利,A股的三江購物、百聯集團已被市場認為是它要吃下的下一批點心,靠合併消滅對手的做法雖快捷,卻種下削弱營運現金流及成本短期急增的潛在問題。
屬中型股 追上潛力大
如果只論內地網購業,阿里或能獨大,若論整個科網行業,還是找到與之匹配的敵手,從阿里巴巴旗下菜鳥封殺順豐一事可見,騰訊(00700)、京東、網易等都站到順豐一邊,淘寶壟斷霸道形象,在網民之間亦深入民心,相當影響其一統天下的進程。
早前亦曾寫過,「亞馬遜風暴」之下,亦有奈何不了的行業,除了家電、家具,超市日用雜貨亦是其一。內地與美國不同的地方,是超市也傾向用網購,但更多人用的是京東商城。
京東已經擺脫以往賣電器的影子,未來真正推動京東GMV增長,是快速消費品(FMCG)銷售,京東與大部分供應商簽訂利潤率保障協議,在做大平台的過程中,亦與無數對手打過價格戰,由賣書、家電,到現在的FMCG,價格戰規模更大,但公司反而捱出頭,開始有盈利,原因為何?
內地中小型網購難以生存,主因是送貨要仰人鼻息,物流外判早期效益高,但規模愈大負擔愈重,而且年年加價,對手一打價格戰迅即倒下,京東早年自行建造物流網絡,當年被當成儍子,今日順豐一役,就令人深覺劉強東的睿見,物流不假他人之手,亦是京東今後能與阿里巴巴一鬥的最大本錢。
執筆之時,筆者看一下阿里巴巴市值,高達3601億美元,折合近2.45萬億元人民幣,京東市值598億美元,實數當然不小,但相比只有阿里巴巴的六分之一,在內地科網股中只算是中型股,後來追上的空間很大,相比阿里巴巴,京東優勝的地方,是值博率。
打個比方,一位是拳王阿里,市場萬眾擁載,但是增長過程不容有失;至於京東,退可以守住現在超市與家電行業,進只要在拳王身上偷到些許GMV,已能叫市場驚喜,假如一定要兩者擇一,只要想深一點,應該不難有答案。
筆者客戶持有亞馬遜、騰訊、京東及網易,並可能隨時買入或沽出。
更多阿米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