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升呢迎AI挑戰 人機合一防智能叛變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初創公司Neuralink據報正研究把人腦與電腦結合,以提升人類智商與記憶力。《信報》StartupBeat今期請來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陳漢偉博士,以及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馮德聰,一起探討「人機合一」的趨勢。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漢偉博士 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
馮德聰 光子網絡數據中心行政總裁
尹:人工智能與大腦結合經常出現在電影情節裏,為何大家仍對有關報道感到雀躍?
馮:我也對此覺得很興奮,中國有句說話:「人力有時而窮」。我身邊一位友人常說,自己終日拿着電腦及電話,記憶退化到像金魚般,只記得3分鐘內的事情,什麼也要靠電話去記錄。我很記得這句話,因為自己也是這樣。當馬斯克提出此想法,就使我覺得很有希望。
不過,馬斯克之前也說過,害怕人工智能(AI)有一天會叛變。現在他的舉措,有點打倒昨天的我。他是否打算把手機安裝在人類的腦袋中,方便搜尋資料?
科技奇點快將出現
尹:馬斯克曾表示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人類未來將可能被AI取代,因此要急起直追。他提出人機合一,提升人腦效能,其實他在擔心什麼?
陳:現在電腦愈來愈細小,軟件愈來愈聰明。不少科學家覺得30年內會出現「科技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屆時人工智能系統的能力將超越人類千千萬萬倍,那麼人類將會遭到什麼對待呢?這是個大問題。
尹:如果人腦與電腦結合,我們會多了什麼功能?未來發展又會如何?
陳:若人工智能有一天超越人類智慧許多倍,有些人或許擔心它會控制人類。因此馬斯克就提出以「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使人腦與電腦合而為一,當人工智能愈來愈聰明時,人腦也跟着變得聰明。哈佛大學教授Charles Lieber也研發「神經織網」相關技術,把一個細小的網形物體,透過打針注射到人腦中,該物體便會自動擴張,跟腦細胞結合,藉此感測大腦訊號。馬斯克創立的公司或從這方面研究着手。
AI創造力不如人腦
馮:電腦擁有的運算及記憶能力遠超人腦,但人腦的創新能力遠高於電腦。或者馬斯克覺得,人類也需要進化,結合雙方的優點,把人腦的創造力及電腦的記憶力,置於同一個載體內。不如想像一下,現在我們以手機搜尋資料,將來人機結合,或可以在腦內直接搜尋訊息,這就爽快得多。例如我要尋找巴士途經的車站,腦裏即自動浮現車站的影像。
我相信人機結合是未來方向,現在社會講求分工合作,只是未來加入的不是人類而已。人工智能今天只應用於重複性的工作,將來肯定不止如此,現在投資銀行也要聘請數學家編寫演算法,讓電腦處理投資交易,這是大趨勢。
陳:人工智能是一種編程技巧,可以用來做不同事情。至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亦屬於人工智能的範疇,可以辨識聲音及圖像,Google人工智能圍棋程式AlphaGo便是一例。
尹:人工智能可能威脅人類飯碗,這是否一個冒險的誘因,讓人類嘗試人機結合?
陳:人類與電腦結合,一直都在發生。今天每人都擁有手機及電腦,而且全天候跟身,好像兩者已接通。又例如人們會戴Fitbit這類智能手錶,感測心跳和血壓。相信馬斯克希望更直接讓人類更快獲取想要的資料,毋須再用手指或說話控制裝置。
思想控制備受爭議
馮:未來如果我們變成半人半機械,那我們腦內的紀錄可否作為法庭證供?這是其中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如果把Google系統接駁到人腦,我會有點害怕,屆時是否會賣廣告?例如我想搜尋附近的食肆時,Google可能推介最貴的餐廳,並排列在最高的位置。這是把手機畫面上的情況,搬到腦袋內發生,我的意志或受到影響。屆時不是科技改變世界,而是Google控制人類大腦。
尹:剛才我們討論上傳資訊,但如要下載人腦記憶,技術上是否可行?
陳:我們每天在社交媒體發布的生活點滴,例如當下的想法、吃過的東西,某程度也是把自己的思想,備份儲存到雲端。馬斯克建議的人機結合,未來或可更快下載人腦思想,直接傳送至雲端保存。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彭博報道|新加坡在加密貨幣中心競賽中領先香港
彭博報道指出,新加坡今年共向加密貨幣業者發出13個加密貨幣許可,其中包括加密交易所OKX和Upbit,以及Anchorage、BitGo和GSR,這一數量是該國前一年的兩倍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的士支付|八達通機現可接受PayMe付款
八達通宣布,香港的士司機現可以透過八達通網絡接受PayMe by HSBC的付款,進一步擴大全港超過2.7萬名的士司機的電子支付選擇。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拓代幣化經濟 增灣區金融實力(鄧淑明博士)
區塊鏈是代幣化經濟的重要一環,既可簡化金融資產原本繁複的發行和交易流程,避免了高昂的手續費;而且不受地域限制,能夠24小時全年無休作跨國交易。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浸大團隊研適配子 治罕見骨骼佝僂病
由香港浸會大學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領導的研究發現,一種由浸大研發、原本用於治療「玻璃骨」的適配子Apc001,可用於治療罕見骨骼疾病「X連鎖低血磷性佝僂病」,並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孤兒藥認定及兒科罕見病認定。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累計總資助1.47億
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秘書處昨稱,基金於第四輪申請共接獲約125份申請,最終批出共三個項目,涉及金額約1400萬元。是次獲批的三個科研項目,涵蓋範疇包括推動新能源技術及轉廢為材。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辦國際AI挑戰賽 明年3月中大決勝
在歐美同學基金會與國際人工智能及數據產業協會共同倡議下,明年3月將召開「國際人工智能程序設計精英挑戰賽」(IAEPC),料比賽將吸引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AI)人才來港。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
-
美國建核聚變電廠 全球首座滿足所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初創「聯邦聚變系統公司」(CFS),計劃在弗吉尼亞州的切斯特菲爾德縣建造全球首座電網規模的核聚變發電廠ARC,目標三十年代初期投入運作,發電400兆瓦(MW)供15萬戶使用。
- Posted December 24,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