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媒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尹思哲)
本文作者為尹思哲,為新媒體評論員,為《信報》撰寫專欄「EJ GLOBAL plus 國金趨勢」。
本地網媒做極唔起,西方Media Startups就風生水起,原因是什麼?我算過來人,想找到答案。當下,西方網媒百花齊放,不,他們不以網媒自居,他們管自己叫「Media Startups」或者「New Media Venture」,其中有3個最值得研究參考:Medium、The Information跟Axios。
光計命名,本地和西方已有根本性分別:本地經營者多以「網媒」自居,西方則叫做Startups或Venture,有顛覆和冒險之意,他們要改變和超越媒體的操作。
我認為透過比較海內外「網媒」和「Media Startups」經營實況,從他們經歷的成與敗,能夠歸納出一些Dos和Don’ts供參考:
Medium讓精英無酬奉獻
Don’ts︰不要自己創造內容。
Medium創辦人Evan Williams改名最「見骨」,乾脆以「Medium」命名,開宗名義「我不創造內容」,他不要建立一個盛載長文的網站,而是通過科技集結最聰明的人,賦予他們改變世界的工具。Medium精英作者群來自全球,Williams一毫子稿費也不用付給他們。
Don’ts︰周身刀無張利。
打開本地網媒的首頁,看了看,心有戚戚然。這些報道有多少已經在fb看過?本地網媒有一共通點是「百貨公司」,上至天文下至港聞,左至環保右至財經,都有得睇。前《華爾街日報》記者Jessica Lessin創辦了The Information,標榜「只有這裏才看得到」的科技業內幕深度分析,每日刊登文章不多,但精要,全年訂閱盛惠399美元,跟《華爾街日報》睇齊,Mark Zuckerberg也是忠實訂戶之一。
生存之道 先免費後收費
Don’ts︰「立足本土」不衝出國際。
香港本土市場太細,是不爭的事實。受影響的是所有香港大中小企,媒體也是一門生意,自然要接受這定律。昔日香港電視業影響力足跡遍布全球,從馬拉到美加都有忠實觀眾。當年的海外市場,亦要派員遠赴海外「征討」,今天有了互聯網可以直達受眾,若題材合適,還有藉口不面向國際嗎?
Don’ts︰寫給同行而非消費者。
「傳媒人只寫給傳媒人看,而不是寫給消費者,這是傳媒所面對最大的問題。」Axios創辦人Jim VandeHei這樣說。這家由 Politico 幾位創辦人Jim VandeHei、Mike Allen、Roy Schwartz成立的新媒體,去年獲得了千萬美元創投,宗旨是為讀者創造能於手機快速獲取的專業新聞。
Dos︰免費開始然後逐步收費。
香港可能是全球最「擁抱免費內容」的城市。聽過這笑話:香港人買新手機多少錢眼不會眨,但要付1美元用WhatsApp,覺得「好憤怒」、「好唔抵」。VandeHei分享當年經營政治媒體Politico的策略,值得參考:最初2、3年走免費路線,利用廣告收入「以戰養戰」,加強內容後,再推出收費產品擴展戰線,終達至廣告與訂閱各佔一半收入。
港成功3案例:不談政治
Dos︰大膽起用科技人。
重文輕科技,是普遍本地網媒的死穴。立足香港的lifehack.org全公司沒有傳媒人,由為數不多的Project Manager,基於大數據和經驗,每日聯繫來自全球幾百名「供稿單位」、分派寫作題材。網媒若不夠資源吸納科技人,就只好使用科技公司的工具,轉換跑道, 變成科技平台的「重量使用者」和「內容提供者」,那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Dos︰Cut the crap!重質不重量。
年輕一代終日浸淫於手機和社交媒體,他們嫌傳統媒體太「口水」,格式太冗長。相反, 傳統媒體為取悅年輕用戶,改玩社交平台的遊戲,祭出誇張標題、性感照及讀後「感覺良好」的軟性內容。Axios的誕生要改變這現狀:以短的、精要的、點列的方式傳遞專業新聞分析。有評論以「Twitter和The Economist的結合」來形容這新體裁。
文首舉了3個外國新媒體例子,最後我再舉3個香港製造、能夠不靠投資者「科水」的,分別是Lifehack、Hypebeast和Unwire.hk,共通點是只談生活不談政治,同樣值得大家參考研究。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外遊節省數據用量有辦法(林國誠)
隨着全球5G覆蓋的發展,外遊流動上網的體驗更上一層樓。5G具備高速度、低時延和大容量的特性,從實時導航到動態資訊推送,再到即時翻譯和智慧行程調整,5G讓外遊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滿足了不同人士的需求。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四步驟活用AI學習(黃岳永)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AI已經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現今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應否使用AI,而是何時開始使用AI。而這個時間,當然是愈早愈好。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智能眼鏡|即時投射畫面 並翻譯40種語言
總部設於深圳的穿戴式科企Halliday,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展出一款35克的智能眼鏡,特點是鏡框右上角設有DigiWindow,能夠把小熒幕投射到眼球上,相當於觀看3.5吋畫面。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實現未來科學|國產兩棲飛天電單車亮相
南京快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國際品牌RICTOR,就展出兩棲載人飛行電單車Skyrider X1,既能在路面風馳電掣,亦能切換至空中飛行。科技媒體Engadget透露,Skyrider X1於2026年上市,售6萬美元(約46.8萬港元)。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複製人之戰?|塑造數碼複製人僅需兩小時
要塑造一個數碼複製人,擁有近似的思想性格,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最快兩小時完成。美國史丹福大學及Google DeepMind人工智能(AI)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聯合展開「千人生成代理模擬」項目。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大疆無人機| 新款傳輸距離25公里
內地大疆(DJI)發表兩款旗艦企業無人機,適用於公共安全、巡檢、測繪等產業,型號分別為Matrice 4T及Matrice 4E,兩機售價為43380港元及31030港元。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AI未來五年內洗牌 淘汰9200萬崗位
人工智能(AI)技術加速自動化,勢將打破不少上班族飯碗。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發現AI反而造就更多新工作,預計2030年創造1.7億個新就業機會,但同時淘汰9200萬個職位,等於淨創造7800萬個新工作。全球半數僱主考慮內部重組,把員工從AI威脅的工種,轉移到組織內其他職位。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