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品覺贈B4B賽三大貼士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大數據公認威力強大,但政治選舉只是其中一個應用範疇,更大的戰場始終在商業世界,香港在這方面亦有相當發展潛力。例如數碼港和Innobator現正合辦「B4B大數據應用挑戰賽」,B4B意即Big Data for Business,務求讓本港「叻仔叻女」一步到位投入商業實戰,並推動商界的大數據應用。
分析KOL成功之道
作為賽事首席導師兼評判,車品覺預先提供「小貼士」,透露他對參賽者的三大期望,亦可說是其中三大評分準則。首先是「數據創新」(Data Innovation),例如挖掘一些以往沒人收集、不予重視的數據,或者把一種以上數據作出fusion式結合,創出新的價值,再用來解決問題,這便可在數據創新方面得分。
其次為「算法創新」(Algorithm Innovation), 意即針對現有數據,但使用新穎的運算方式。舉例說,現今有所謂網紅或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經他們在網上談論的產品很大機會流行(近日例子為「唱K神器」);傳統的營銷做法是留意KOL談及哪些產品,或者乾脆利誘他們「發軟文」。
而更先進做法是反向挖掘,分析眾多KOL的言論往績和活動蹤跡,歸納出他們喜愛產品的一批關鍵因素,藉之預先推測他們即將喜歡哪些產品,甚至據此創造新產品,便可早着先機。
最後是「服務創新」(Service Innovation),即使數據和算法兩方面皆非常破格,但最終若無助於解決用戶「痛點」,則純屬「炫技」,對社會缺乏價值。在這方面,車品覺的心法是先觀察人們有哪些問題(找出痛點),再界定這些問題是否可用大數據解決,然後想出解決方式,最終讓用戶願意為此掏腰包付款,並令整個社會變得更好(better off),便算得上是一次圓滿的大數據創新過程。
標準之高不下阿里
綜上所述,可見車品覺對參賽者的要求甚高,近乎照搬他以往在阿里統領大數據部門時對麾下幾百名數據科學家的交功課標準。他表示,今次答應擔任導師和評判,因覺得該賽事的機制相當好,分為金融科技組、供應鏈管理組、智慧城市組和個人與學生組等四大範疇,並容許參賽者組成團隊競逐,有點像阿里內部的競爭機制,估計可激發出創意和真材實料。他又指出,「準則訂高一些,讓大家有個奮鬥方向,最後或許做到七八成的一隊已是贏家。」
車品覺續說,今次賽事罕有地獲得銀聯等大機構提供真實數據資源,所以他要求參賽項目不可只是概念式的紙上談兵,起碼要製成可以運行的實際展示(demo)。
他又認為,基於稟賦因素,香港發展科技應側重商業模式的創新,而非專攻基礎技術創新,因為「揼石仔」難,以及不如內地和美國般人多勢眾。相反,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有條件利用現有基礎技術探索商業模式的邊界,這同樣可以揚威國際、為人類產生巨大效益。
B4B大數據應用挑戰賽獲得港大、中大、科大和理大等四家大學支持,並由新世界發展(00017)、惠理基金(00806)、馮氏集團(Fung Group)及英國保誠(Prudential)等機構贊助。賽事接受初創企業和個人參賽,只需年滿18歲,以及符合三大條件其中一項:一、持香港身份證;二、曾在港接受全日制教育;三、所屬企業為營運少於5年的本港註冊公司。Innobator首席執行官李振業(Francois)解釋,制定這三個條件是為了盡量納入最多人才,但前提是必須「飲過香港水」,並打算以本港為發展基地,至於開拓的市場可放眼內地及全球。
該賽事將於本周六(11月12日)中午截止遞交參賽申請,但各團隊之後可進一步完善參賽項目。在初審面試後,每個組別篩選出3隊,即合共12隊進入總決賽,再進行為期3個月的導師計劃,並到上海參加特訓周。最後每組別會評出一隊冠軍,將獲安排到各地路演,推廣獲獎方案並尋找投資合作機會,詳情參見www.b4bchallenge.com。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