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銀行歷來是最能抵制新科技的商業領域。許多華爾街大鱷在目睹了近年Startup公司衝擊傳統銀行業,很難再繼續當旁觀者,卒之自己落場玩埋一份,愈來愈多的投資開始湧向Fintech,因為這些公司通常都善於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等新趨勢來顛覆。
過去五年,走得最前的有美銀、花旗、富國、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以及高盛,已經在三十家金融科技公司進行戰略投資。在這六家銀行當中,Citi最為積極。花旗銀行旗下的風投已經對Fintech公司進行廣泛投資,從Betterment到Jumio再到Square。而Goldman主要投資方向集中在支付技術和大數據金融方向。
這幾間銀行的投資在很多專案上均有重疊。以摩根大通和高盛為例,二者均投資了Motif Investing,一個位於加州San Mateo的網上股票經紀。大摩、美銀和花旗銀行均投資了Visible Alpha,一個提供收集並闡釋股票分析模型並預測的Startup公司。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移動支付公司Square,分別獲得了高盛、花旗、大細摩的青睞,總額高達六十億美元。
依我看來,投行最青睞的金融科技有兩個類型:支付技術和資料分析。例如做移動支付的Square、Obopay公司,做商業支付網絡的Bills.com;高盛投資了同一類型的Kensho、Dataminr和Antuit等大數據公司。
無論是擁有數據和分析能力的Fintech,還是大型的消費者生態系統(如蘋果、Facebook和谷歌),還是一些金融機構,都在開闢多個領域的新戰場,包括贏得客戶、交叉銷售增進客戶關係、顧客維繫、提高客戶忠誠度等。所有成功的產品都是讀懂人性,了解人性,所有成功的商業模式,最後結果都是回歸金融,所以讀懂人性,跟怎麼利用金融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商業模式。
更多老占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