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公司之煉成(零機壹觸)
最近有幾個朋友詢問過筆者,有關營運科技公司的事情,在近年遍地開花、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而各項科創投資、天使融資等都到處綻放的年代之下,如何開設一間屬於自己的科技公司?
從今年年頭的統計數字可見,網絡眾籌(Crowdfunding)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天使融資(Angel Fund)的總額,而趨近創投(VC, Venture Capital),並將在今年年底或下年年初超過創投總額。似乎到處也有不少成功案例;而似乎有些成功案例甚至是仍在學中的初哥。究竟一間科創公司是如何煉成的?
曾經有研究科創公司(Tech startups)的人說,科創公司往往萌芽於不同的原因,和主要發起人是從不同的角色介入。不過最佳的發起角色和起始點,都是源於夢想或異象(Dreams & Visions)。
夢想和做夢不同的是,有實踐力的領袖,會從夢想到建構思考問題,再到誕生產品概念。產品連結商業模型,商業模型連結資源和營運,這便是一間公司基礎性的第一步。
夢想家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正是執行型領袖。執行型領袖沒有規定的背景,可以是技術領袖(Tech Hero),可以是用戶專家(Customer Champion),也可以是傳統執行性管理。執行型領袖的重點,是建立並運行一個強而有力的系統,支援並達成夢想家的方向;並讓夢想家可以無後顧之憂,放心翱翔發掘商機。有人說這角色必須是技術領袖,筆者從閱歷中觀察覺得不然。實際上只要有商業模型,聘請技術人是不難的事;但建立高執行力的穩固系統是比起技術更難亦是更重要的事。
以夢想作起航
本地有諗頭有社會經驗的人士,最適合是從夢想家起首:不怕從小開始——從心從夢想,理解社會需要,用心解決問題。就算再小的問題,只要解決方法夠清楚夠具體,建立出商業模型和計下算術,就可以開始第一步。人力資源可以找散工幫手,現在的市場上各種形式的聘用方式都有,而應該是在商業模型中計算好收入支出。到漸漸建造出基本可行產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就可以放出市場招募用家、人力、投資者,再加入其他核心角色。
還有些細項,例如核心團隊的第三重要角色是士氣領袖;建立出初步商業模型和產品概念後,亦需要計算競爭屏障模型(Competition Barrier);技術團隊的組成,有需要留意的技巧等等。因篇幅所限筆者先按下不述。
不過筆者覺得對考慮創業的人士,最重要的心得分享,莫過於這個:創業最重要的是臨場應變。傳統管理學相信商業模型,近年已有很多人指出,因為實際環境不是實驗室,而是一個迅速改變而且有相當龐大數量的未知數和計算的環境,商業模型實際上與其說是軸心,不如說是理念。而成功攀升至生活普及應用的創業項目,都是應變速度高的團隊。
http://www.facebook.com/zerotouch01
更多零機壹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