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願望清單
資訊科技總讓人聯想到年輕人,因為行業中大多是年輕人,但想想,全球人口老化已經降臨:世衛去年的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有9億人年屆60歲或以上,2030年會增長到14億。香港在未來20年的人口老化也會最急速,政府統計處早已預測,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比例會由2014年的15%,到2024年升至23%,在2034年更進一步上升至三成。看到這些資料,想想20年後自己也成為「新進」長者,不禁思考自己和同輩的未來。
由於香港醫療服務卓越,我們的平均預期壽命持續增加:在2014年,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1歲,而女性則為87歲,預期壽命會愈來愈長。放眼四週,不少年屆80的「老友記」也精力充沛、行動敏捷。要怎樣為愈來愈龐大的銀髪族打造更合適的生活–不單舒適,也要有自主、有樂趣、有尊嚴,這是一個大巿場,也是未來產業的其中一個大方向。
在此和大家分享我這個未來長者在「住」和「行」方面的願望清單(wish list):
住
歐洲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地方之一,現時65歲以上長者的市場價值估計超過三萬億歐元(約二十五萬億港元)。歐盟其中一個目標,是希望把長者健康的時間額外增加兩年。人人都知,長壽也需健康好,這也可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資訊科技,包括智能機械人、感應器、物聯網等早已被歐盟認定為應對問題的關鍵,甚至可轉危為機。
早前在歐盟旗下的「歐洲數碼議程」(Digital Agenda for Europe)網站看到一個有趣的試驗項目,參與的是一位94歲的獨居長者Nonna。她熱愛寫作,有一個智能機械人(她叫它Mr Robin)作伴,配合屋內一個感應器網絡運作。Mr Robin一身兼數職,既是保安–例如大門或窗戶無故開啟會發出訊號;也是醫護–會定時量度Nonna的血壓、血糖水平等,並傳輸給醫生,讓他們監察她的健康狀況;亦是她的視像電話,讓她可和醫生定期通話,確保她的獨居生活應付自如。這樣,小量醫療人員便可照顧大批長者。
這個構思不錯,可是我仍未滿意,最好我的機械人能夠「出得廳堂」如日本的娛樂機械人Pepper,能歌善舞講冷笑話,又懂得和我討論創業點子及社會事務;同時「入得廚房」如英國的廚房機械人Moley,既有廚神的奇技,煮完九大簋大宴親朋後,更會把廚房自動清理乾淨……如果每天能夠因應我近期的健康狀況(如太寒、太燥或血壓太低)而烹調餸菜就更理想了。
行
隨著生理與心理的衰老,許多長者逐漸深居簡出,因此容易感到孤單,上網保持對外聯繋固然必要,但能夠繼續駕車外出和親友飮茶吃飯,甚至讓我繼續透過ICT推動環保、教育、醫療等工作就更有意義了!
根據《紐約時報》分析,在過去廿多年,美國65至74歲的長者的消費(扣除通賬後)有18%的增長,反而其他年齡群組卻因金融海嘯而沒有寸進。不過,汽車業對這群中堅顧客暫時未見太在意,設計方面僅在加裝感應器提醒汽車「過界」、盲點警報器和後備攝錄機等而已。
長者反應一般較遲緩也易疲倦,最近有德國公司設計了一款感應器,一旦發現司機在把持軚盤的力度和位置有異常,便可以透過顫動座椅或發出聲響吵醒司機;同時,積架和平治等車廠也特別設計針對解決駕駛者疲倦問題的汽車。
更理想的是,透過運用眼球追蹤、虛擬現實及腦電波感應等技術,一旦偵測到駕駛者身體狀況(如腦電波、血糖)有異,汽車可以迅即進入自動駕駛狀態,並把乘客安全送抵目的地;情況嚴重時可以代為通知醫護人員。正如前文談論過,無人駕駛汽車仍在發展,我希望十多二十年後技術會更成熟。
最近看到一位日本年輕人為患上腦退化症外祖父的一個設計,非常喜歡:它是以藍芽連接智能電話的感應襪子,使用者睡覺前穿上,萬一對方離開睡床太遠,智能電話就會響起,通知照顧者。這使長者不易走失,也使照顧者得以安寢。這樣美好的設計全因發明者有心、有能力,肯仔細留意身邊長者和照顧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種種問題,然後運用創新科技去解決。
有心有能力的年輕人我遇過很多,因此我對20年後進入「長者」這個階段滿有期待。年輕人,你有份主宰我們的幸福,請加一把勁,為長者、為世界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
· 〈香港人口推算 2015-2064〉,25-09-2015,政府統計處http://www.censtatd.gov.hk/press_release/pressReleaseDetail.jsp?charsetID=2&pressRID=3799
· 〈通過生命全程方法促進健康老齡化的多部門行動:老齡化與健康全球戰略和行動計劃草案〉,18-12-2015,世界衛生組織 http://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38/B138_16-ch.pdf
“European Policies and Initiatives”, EuroHealthNet http://www.healthyageing.eu/european-policies-and-initiatives
· “Policies for Ageing Well with ICT”, Digital Agenda for Europe, Europe Commission https://ec.europa.eu/digital-agenda/en/policies-ageing-well-ict
· “This robot will cook you dinner – and clean up after”, 30-12-2015, Chelsea Pineda, Business Insider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robotic-chef-cooks-for-you-2015-12
· “How the elderly became the future of the U.S. auto industry”, 12-08-2015, Kyle Stock, Automotive News http://www.autonews.com/article/20150812/RETAIL03/150819955/how-the-elderly-became-the-future-of-the-u.s.-auto-industry
· “Sensors stop drivers from dozing off”, 02-09-2015,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https://www.imeche.org/news/news-article/sensors-stop-drivers-from-dozing-off
〈他發明了這雙襪,家人無須再擔心外祖父夜深走失〉,07-03-2016,The Good Lab 好單位,StartUpBeat http://startupbeat.hkej.com/?p=26842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裝備自己迎接AI革命(黃岳永)
2024年即將結束,每年這個時候媒體都會作出回顧和展望。作為一名老師,筆者每到這個時候都會坐下來,靜心思考和反省,尤其在當今急速變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適應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還需要堅守我們的初心,以及人之所以為人的最珍貴特質。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地磁北極位移|地磁模型更新 加國移向西伯利亞
由於地球外核的複雜運動,地球磁場每天都在改變,地磁北極每年可移動數十公里,有必要五年更新一次資料。美國國家環境資訊中心(NCEI)、英國地質調查局(BGS)公布最新版「全球地磁模型」(WMM),可見地磁北極從加拿大,進一步轉向西伯利亞。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2024科技總結與展望(林國誠)
2024年是科技發展史上關鍵一年,人工智能(AI)真正普及,成為眾多行業的核心驅動力。從日常生活到商業運作,AI應用範圍和深度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年,各類AI工具大量湧現,無論是用於影像、文本生成,還是複雜的數據分析和預測,這些工具都大幅提升了生產力。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融資消息|xAI獲C輪融資 估值升至3510億
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獲C輪融資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主要投資者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BlackRock、Fidelity、Lightspeed、MGX、摩根士丹利、OIA、QIA、紅杉資本、Valor Equity Partners、Vy Capital,輝達(Nvidia)、超微半導體(AMD)等。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防爆底盤|寧德推「磐石底盤」 高速撞擊防爆炸
電動車在高速公路飛馳,一旦遇上失控或撞擊,車身電池隨時爆炸起火。內地新能源科技公司寧德時代(300750.SZ)推出「磐石底盤」,整合電池於底盤吸收85%撞擊力,號稱全球首款安全電池平台。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拯救「大牛龜」|索尼「大牛龜」電視 美日網友跨國拯救
俗稱「大牛龜」的顯像管(CRT)電視機,近年幾近絕跡,部分型號如神話般稀有。美國一名復古機迷Shank Mods無意中,在大阪一間即將拆卸的蕎麥麵餐廳,發現索尼43吋KX-45ED1型號(又名PVM-4300),據稱為全球最大的CRT顯示器。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
-
禁華為累事?|英網絡可靠性G7中包尾 禁用華為5G 建網受阻累事
研究顯示,英國流動網絡用戶在2024年的平均體驗,於七大工業國(G7)排名「包尾」。英國《金融時報》指,當地5G建網進度嚴重受阻,除了產業投資不足,電訊塔規劃延遲之外,部分原因跟當地禁用華為5G設備及服務有關。
- Posted December 27, 2024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