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大數據追求敏捷非完美(算者)

By on March 15, 2016

本文作者算者為資深數據人,深信廟算者小勝,不算不勝,為《信報》撰寫「數據人語」專欄

geralt圖片

geralt圖片

說到數據化驅動能力,很多公司都想變成亞馬遜和谷歌,但往往難以取得實質效果。Gartner的數據顯示,大數據專案的失敗率超過五成,你是否以為亞馬遜有什麼秘密武器?

須訂立清晰目標

我的老師曾經是亞馬遜首席科學家,若說該公司的秘密武器,他認為成功關鍵在於量化目標和快速回饋。從企業文化來說,亞馬遜是一家「無數據不商業」的公司,但同時又能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不被KPI綁架。

《易經》有一「蒙」卦,主旨是如何做到「迷而不失」,在「蒙」之中依靠清晰的目標找出確定的方向。在我看來,數據的重要性就是如此。我見過很多企業 設立目標時馬虎了事,卻高談什麼數據驅動。第一步出錯了,如同引擎「空轉」一樣。若想避免代價高昂的錯失,量化業務並找出過程中的對與錯,有時比成果更重 要。不過,把分析策略融入業務當中,不但極需要高層投入,還要得到員工從下而上的認同。

大部分公司往往將分析能力與執行力區分。在分析的世界,有效資訊能加強人們對事物的預見性,但這不代表能直接解決問題,因為分析的結果往往未能直接 促成有效行動。這就好比有人跟你說這個停車場滿了,卻沒告訴你多等5分鐘就會有車位。確保分析結果與行動盡量接近及直接,是把分析意見和行動聯繫起來的關 鍵一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分析永遠不會有「完成」的一天,所以不要費時費力試圖打造出完美模式。對企業來說,業務總是在變化,所以機遇、風險、難題、優先 事項等一切都在變化。因此,分析的技術與思維也應該追求「敏捷」而不是完美。通過多角度的反饋回路去認知分析目標,以反覆運算的形式去不斷測試數據、演算 法、行動的關聯效果。總之,技術的根本就是要把分析演算法做到靈活應變,而非一蹴而就。

要做到這一點,讓我想起上周引起關注的人機圍棋大戰,AlphaGo充分展現了人工智能的想像空間。有人說這是機器的勝利,但我覺得很奇怪:難道機 器不是人類造出來的嗎?我認為,人類對科學的探索才剛起步,我們不妨釋放一下想像,未來每家公司都有能力把數據、演算法、人工智能與業務場景無縫地聯動起 來,創造更多像谷歌無人車那樣的創新、Netflix《紙牌屋》那樣的製作。

但現在,我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在一頭扎進複雜的技術之前,應該先從打造成功應用的例子做起,切勿貪功。

更多算者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