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1賽車看大數據(車品覺)
你看過F1一級方程式比賽嗎?十多輛價值近億元的賽車,以每小時超過200公里的速度在賽場上狂飆。不過,大家幾乎沒有注意到,比賽的輸贏不止視乎車手表現,還有整個車隊的功勞,更跟車隊工作人員們裝滿車上的感測器大有關係。
車隊人員會把感測器安裝在賽車的底盤、每個輪胎處,以及整個引擎中。他們利用各種感測器來測量動力效率、制動系統的溫度、胎壓、車輪有否打滑、是否有轉向危險等種種問題。例如連結懸架上的感測器,負責測量車速及風速對賽車的影響。
除了車體,感測器還收集了車手的行為數據,包括方向盤的轉動情況、踏板與加減速度的比率。這些感測器捕捉到的數據,都會在毫秒之間反映「人、車、路」的情況,作為車隊工程師們的參考依據。
「人機協作」靠集體智慧
F1方程式賽車是物聯網時代的最佳實戰例子。著名英國車隊麥拿倫(McLaren)充分利用感測器,根據以往收集回來的數據,針對不同賽道製造出匹配的賽車。車隊最初會使用3D打印技術做出賽車模型,並把模型用於風洞測試,改進設計後再用碳素纖維技術,製作真車進行賽道測試;在整個過程中,車上的每一個設計都是建立在數據基礎上。
F1比賽風雲變幻,每個車隊都會充分利用極大量級的、從感測器採集回來的即時數據,在瞬息間分析出勝敗關鍵的決策。例如車隊何時更換輪胎?什麼時候是最好的加油時機?車手彎道超車的機會點在哪裏?這些決定都並非靠直覺,它們都由數據來說話。
當然,對普通觀眾來說,在場上最關注的肯定是每位賽車手。可是觀眾們不知道,在工程師眼裏,賽車手本身往往也是捕捉數據最好的一個感測器。對車隊來說,若能同時掌握車手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這不是接近古人說的「天人合一」嗎?這亦成為「人機協作」的一個極佳例子,讓機器和人能做最自己最擅長的事。
巨變在前,然而大多數人依舊認為,現有的穩定發展模式運轉良好,只有當發覺事實並非如此後,才會知道為時已晚。多數公司或個人還妄想通過規劃,確保未來獲得穩定經濟收益。從賽車的例子學習,我們過去的世界觀已經劇變,光靠個人的努力絕非取勝之道,從大數據到大決策,其實是集體智慧的大成;明白到不確定性後,有助我們更理解什麼是有序。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時代|IBM z17主機運算量增五成
不少商業機構為求保密,都傾向把大量業務資料保留在自家伺服器,而並非託管在雲端網絡上。國際商業機器(IBM)昨天發布新一代大型主機z17,內置IBM Telum II處理器,專為250多種人工智能(AI)用例而設計,包括AI代理及生成式AI。
- Posted April 9, 2025
- 0
-
細談數字經濟七大試驗區(車品覺)
國家數據局近日正式指示天津、河北(雄安新區)、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四川等7個地區,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這一重大政策標誌着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進入深水區改革階段。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問題必須得到解決的時候。
- Posted April 9, 2025
- 0
-
侏羅紀公園|絕種恐狼藉基因編輯復生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宣布,成功復活絕種約1.25萬年的恐狼(Aenocyon dirus),成為全球首個借助基因編輯與複製技術復生的滅絕物種,震撼全球科學與保育界。
- Posted April 9, 2025
- 0
-
搶人才|Google一年有薪假阻AI專才跳槽
外媒Business Insider爆料,谷歌旗下AI團隊DeepMind的英國部分員工,受制同行競業禁止條款,於離職後最多12個月內,不得為其他AI公司工作,期內他們仍支取薪酬,但不再參與工作,並安排放「花園假」,實際等同受薪待業。
- Posted April 9, 2025
- 0
-
AI製片|新Nova Reel可生成2分鐘影片
美國科企巨頭亞馬遜(Amazon)全新升級人工智能(AI)影片生成模型Nova Reel 1.1,能以文字描述、選用圖像,生成長達2分鐘的多鏡頭影片,大幅提升創作彈性與效率。
- Posted April 9, 2025
- 0
-
開放權重
這是指AI模型的一種發布形式,指模型的參數權重(Weight)公開分享,開放下載、使用或修改。跟完全開源(Open Source)不同,開放權重的模型,不一定包含完整的訓練代碼或數據集,惟核心的模型結構及參數是公開的。
- Posted April 9, 2025
- 0
-
AI私人投資破萬億 基建與研究最吸金
人工智能(AI)融入日常生活,以驚人速度發展,從法律、教育到醫療保健,滲透社會各個層面。美國史丹福大學「人本人工智能研究中心」(HAI)發表長達455頁的《人工智能指數報告2025》(AI Index Report 2025),總結最新的AI產業狀態數據及趨勢。
- Posted April 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