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網癮難過戒煙(占飛)
反對者卻指出:戒上網,縱使有「戒斷症狀」,但比戒煙戒酒戒藥物輕微,總不至於飲食無味、腦袋閉塞。酗酒爛賭,如今視為病態。至今,互聯網癮仍不列為病態。就算是上癮,也只是「溫和上癮」(mild addiction)。
強烈上癮,如酗酒、爛賭、吸毒、濫用藥物等,令人傾家蕩產,無法工作甚至犯罪。不只癮君子受害,他們的親友也受害。於是,政府插手,幫助他們斷癮。吸煙被視為強烈上癮後,即有機構專門助人戒煙。
至於「溫和上癮」,責任便落在癮君子身上。他們缺乏足夠的意志力(will power)控制自己的行為,以致身不由己,政府只會透過宣傳和教育,勸喻癮君子戒癮。
但靠宣傳和教育,注定失敗。何以故?讀尼爾艾也(Nir Eyal)的《上釣》(Hooked: 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 2014)──此書主要內容,可在他的網站:www.nirandfar.com讀到──你便知道:免費電視靠收視率賣廣告賺錢,網站亦如是,瀏覽量便是金錢。
是以網站會聘用各類專家:包括電腦工程師、統計學家、行為工程學家等,設計各種方法吸引用家,繼而製造「渴求」(craving)、削弱用家的意志力、令人失控等,務求令用家「上釣」。
艾也曾替矽谷多家科技公司開發和設計「產品上癮系統」,步驟有四。首先是觸發(trigger)用家到訪,讀文章、看錄像、玩遊戲、網遊更好。第二是行動:網站提供各種行動方式,推動用家點擊,例如儲存網頁、發送到社交媒體、跟朋友分享等。
第三,難以預測的回報(variable reward):設計遊戲的專家都明白,任何遊戲太難或太易,都不能令用家上釣。必須先易後難,多難少易,才會吸引用家不斷地玩。網站要讓用家可以留言,留言可以得到別人Like和讚,或網站給予獎賞,才易令用家上釣。
最後,引導用家下一次觸發:網站不斷更新網頁,並將更新訊息發送到用家的社交媒體,觸發他再到訪。
總之,用家瀏覽網頁愈多,點擊愈多,網站便賺錢愈多。你每揭一頁,廣告便「彈出」(pop-up)一次,網站便多賺一筆。是以每一網頁除了街外廣告,必充斥網站的廣告、連結等,吸引你揭頁。
電視台並不計較觀眾有否觀看節目內的廣告,只要電視開着,就算觀眾不看,依然有收視率。網站亦如是,揭頁便可,看不看內容,並不重要,事關廣告只計算點擊率和瀏覽量,不計算瀏覽時間。
騎劫研究
你花10秒瀏覽一頁,和花10分鐘詳細看完整頁,廣告都是彈出一次。於是產生一個弔詭的現象:網站希望你到訪,觀看或閱讀其內容,但你瀏覽而不細看則最好,因你會不停揭頁,網站收入更高。
時下的網站,多數吸收了商場、賭場和超級市場的推銷經驗,「騎劫」了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的研究結果,完全掌控了用家:你閒時固然誘導你不斷揭頁、點擊、 分享,你忙時也會搶奪你的注意力和時間,令你分心。
在《聖經》的舊約裏,大衛以弱勝強,打倒了巨人哥利亞。但在互聯網世界裏,你我都是大衛,單憑個人的意志力,要戰勝網上形形式式的哥利亞,想也別想!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