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眾籌公益物語

By on November 26, 2015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員,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內地有手機商以眾籌(crowd-funding)作為吸引消費者的點子,讓支持者獲得首批新款手機。同時,謝家駒博士前陣子在「社企民間高峰會2015」,分享英國在社會創新的發展和經驗,包括營造一個「社會投資市場」,透過中介財務機構,讓社會企業獲得貸款。筆者不期然想到:眾籌不就是個現成的公益籌款平台嗎?

可為細小項目試水溫

這在英美早已行之有年,美國眾籌平台扶助弱勢社群項目尤其多姿多采,從購買疫苗對抗伊波拉病毒、舉辦保齡球比賽為無家者籌款、贊助蘇丹學童上學到保育社區等。

根據研究機構Massolution早前發表的眾籌報告,2014年全球投入了162億美元在眾籌,當中19%即30億美元投入公益相關(social causes)項目,是繼牟利的商業和創業後第二大項。

對項目創作者而言,眾籌本身是個試金石,考驗其對項目思考的透徹度、調動資源如社交媒體的能力,以及文字和影像的表達能力。這方法能為很多細小的項目「試水」,讓大家學習和調整策略再向前邁進。

不過,在歐美發展相當成熟的公益眾籌,在香港突出的不多。其中,我自己十分欣賞一套向一位老師致敬的紀錄片,它由兩個在美國和香港成長的姊弟製作。兩姊弟自小都只認同西方文化,但這位剛退休的中文老師令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其教學熱誠也深深打動了校內來自80個國家的200多個學生。這個有意思的項目成功爭取了80多名支持者,並超額完成,募集約14萬港元,比目標多出兩成。

這個成功例子的模式跟英國的經驗不謀而合──英國《衞報》綜合多家公益眾籌平台的心得,以下幾點特別值得注意和借鏡:

成功須留意四點

一、籌款額度要適中:項目初推出時,目標不要訂得太高,1萬英鎊(約12萬港元)以內最理想。而且正式開始前最好已籌到一定款項,如五分之一,正如一位眾籌平台負責人說,「大家不會光顧沒有半個顧客的餐廳」。

二、社交媒體和傳媒不能少:最好提早讓點子在媒體曝光,既測試反應,又可凝聚支持者。

三、獎賞毋須大,誠意價更高:公益項目的獎賞未必是實質的,例如瑞典打機高手Felix Kjellberg去年呼籲其在YouTube上的2500萬個「粉絲」,到一個眾籌網站捐助「救助兒童會」,目標金額是25萬美元。捐款300美元可問他一條問題,5萬美元更可和他共度一個星期五(有兩人獲得),結果籌到34萬美元。

四、金錢以外,凝聚力更重要:借助支持者的熱情、時間、人脈和知識,也許你會發現,需要的金額其實不用那麼多。

從推廣慢活、把鄉郊荒地復耕、研發偵察中風裝置、設計買餸App以支援在港南亞裔母親等,只是我近日從年輕人口中聽到的部分點子,已見到他們對社會事務很「有心」。

因此,我期望香港不但在金融方面與紐約、倫敦並列,更能透過眾籌結合年輕人的創意,使我們更在慈善公益方面與這兩大城市並駕齊驅,令「紐倫港」的意義上更上一層樓!

瑞典打機高手Felix Kjellberg(Twitter圖片)

瑞典打機高手Felix Kjellberg(Twitter圖片)

 

參考資料: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