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 風光背後
本文作者Priscilla Chan為Speakers Connect 創辦人,原文刊於作者博客
我們對人和事的理解,總是容易流於片面的。我們所知道的,往往就是一個表象,或者一個結果。一切彷彿理所當然、稀鬆平常。其實,對於那條路是如何走過的,我們一無所知。因此,很喜歡看傳記。雖然,任何的描述,都不一定客觀,但至少,我們還是可以對事情有比較立體的理解。
最近正在讀Tesla的創辦人Elon Musk的傳記。在書本的開頭,作者 Ashlee Vance憶述第一次和Elon 見面的情況,臨道別的時候,Elon問了他一個問題:「Do you think I’m insane?」 一個才40出頭白手興家的億萬富豪,同時創辦了顛覆汽車 / 環保能源業和航天業的Tesla和 SpaceX 兩間公司的科技界明星,到底還是充滿了自我懷疑。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 Iron Man (Tony Stark),是以Elon Musk 為藍本的。現實世界的Elon 成就了不少大事,人生還是無可避免的充滿了挫敗 - 曾經做錯決定、曾經讓人失望、也曾經被同伴離棄。
Elon 在南非長大,父母離異,在學校長期是被欺凌的對象,曾被同學打到半死。為了離開那個令人沮喪的環境,就在18歲的前夕,Elon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隻身飛到媽媽的祖家加拿大,到埗後才發覺沒有親戚可以投靠,只有靠做各種艱苦的兼職維生,最後成功考入大學。畢業後先後創立Zip2、X.com和Paypal,亦一再因為年齡、性格和公司策略的問題,被董事局及同事反對成為公司的CEO,甚至趁他放假,策動「叛變」,把他擯於門外。2002年eBay收購了Paypal,Elon 作為PayPal的最大股東,賺取了1.6億美元,他把賺來的資本,向超高難度挑戰,投資在他從年少就有興趣的領域:環保能源業和航天業,先後創辦了民營太空火箭公司SpaceX、電動車公司Tesla Motors 和太陽能發電公司 SolarCity。
從來,航天科技是國家級的事業,民營的火箭發射公司,絕無僅有。SpaceX 的創辦可謂荊棘滿途。Elon 曾在公司創立之初親赴俄羅斯洽談合作,卻慘遭白眼, 無功而還。在美國本土,又因為競爭的緣故,被NASA及其他業界留難。Elon最終決定招摟團隊,進行天方夜譚般的計劃,由零開始,自行研製太空火箭,用Startup的模式來營運SpaceX,期望把火箭發射的成本大幅降低幾陪。研發過程艱巨,經歷了好幾年時間,火箭試射的日期還是一拖再拖,最終在2006年至2008年3次發射失敗,用盡了Elon過億美元的投資,公司財政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幸好在2008年9月,火箭Falcon 1 最終發射成功,SpaceX 逃過破產命運,更成功爭取到NASA及其他的機構合約,生意漸上軌道。
Tesla 如今在各大城市廣受潮人吹捧,大受歡迎。我們有所不知的是,連Elon自己也曾經懷疑Tesla是否能夠成功,畢竟,除了「三大」(GM、Ford和Chrysler),美國自從20年代以來,就沒有再出現過成功的汽車公司。再者,電動車一向給人的印象都是實用為主,難言時尚吸引。Elon從一開始就有不一樣的想法,Tesla要高檔、性感、美觀、先進、實用和快。它的Roadster以蓮花跑車為外型藍本,Model S 和 Model X則分別是有跑車和 SUV外觀和功能的超級電腦。和SpaceX相似, Tesla的研發也是由零開始,從汽車電池、設計、操控組合、充電裝置、銷售渠道,全部自家製一腳踢。因為產品的穩定性及其他問題,Tesla的投產日期一拖再拖。產品研發完成,公司也曾經缺乏資金生產,以應需求,在2008和2013年,Tesla曾經兩度瀕臨破產邊緣,幾經辛苦才渡過難關。
2008年的Elon Musk,表面風光,其實兩間公司都在徘徊於生死邊緣,婚姻破裂, 晚上睡着會因為壓力而尖叫。他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押上,所有關係都用盡,希望有奇蹟發生。很難想像,面對這樣的困境,一個人怎樣還可以保持理智,一步一步的熬過來。奇蹟終於發生,在期限前的幾個小時,新的資金終於到位,Elon 和他的兩間公司逃過一劫。順境逆境,外在因素我們改變不了,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往往,把自己做到最好,路就行出來了。
我們都崇拜英雄,期望有一個人,知道所有答案,知道每一步應該怎樣走,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對的。然而,強如Elon Musk、Steve Jobs,人生還是充滿了挫敗。成敗得失都試過,經驗多了,人成熟了,步調才慢慢靠譜。每個人,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打逆境波不放棄,就有機會贏。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及數據驅動的咖啡營銷
無論早上、午餐、下午茶或甚最不想的加班時段,缺少了咖啡就等同身體內在的空虛無法填補。既然咖啡需求龐大,大家有沒有想過它的市場價值到底有多大? 根據Coherent Market Insights 的資料顯示,全球咖啡市場的規模在2022年已達到了1,27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成長至1,321.3億美元,並在2029年達到1,663.9億美元,以複合年增長率(CAGR)4.72% 的增長。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科大科研|分析歐亞人基因 揭腦退化症發病機制
香港科技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通過對東亞人群(包括中國人、日本人)和歐洲人群進行全面的基因分析,識別出對阿爾茲海默症具有保護作用的關鍵遺傳因素。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DeepSeek|阿里雲等巨頭平台 接入DeepSeek模型
內地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百度智能雲等雲平台,以及海外的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廠商相繼宣布接入DeepSeek旗下模型。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晶片管制|DeepSeek成功非晶片出口管制失敗 ASML:AI企業用有限資源突圍
光刻機巨頭艾司摩爾(ASML)行政總裁Christophe Fouquet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DeepSeek的成功表明在人工智能熱潮下,企業正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惟並不意味針對中國晶片行業的管控措施已經失敗。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港宜及早規劃數據產業(車品覺)
2025年伊始,國家數據局宣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CINAMON|韓企融資6630萬 建動畫生成平台
南韓動畫公司CINAMON昨宣布,完成B輪融資850萬美元(約6630萬港元),累計集資額達1850萬美元(約1.44億港元),新資金將用於搭建AI動畫影像生成平台CINEV。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
-
AI風險|Meta停止開發 高風險AI系統
外界一直擔心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太快,有天會超出人類控制。Facebook母企Meta發表新一份政策文件Frontier AI Framework(前沿人工智能框架),預告將停止開發風險過高的AI系統。
- Posted February 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