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米風投搶灘物聯網(松仁)
最近參加了不少在深圳及北京的物聯網大會,加上過去一年陸陸續續收到不少與物聯網有關的企業融資資訊,筆者依稀感覺到物聯網的風口似乎愈來愈接近了。繼移動互聯網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加上網速的不斷提升,不少智能硬件應運而起。除了普羅大眾認識的智能手錶、智能手帶或谷歌投資的Nest室內調節系統外,大量的產品均逐一連上互聯網,物聯網的生態系統漸漸形成。
近來筆者就收到物流界的物聯網企業融資資訊, 其生意模式主要是為大型運輸公司的貨櫃裝上各種感應器,然後把各種數據例如溫度、門鎖開關、貨櫃定位、貨品數量等,即時傳送給後台,讓使用者可以隨時實地監控有關物流過程,以提高物流安全及提供更多數據作為對航班調配的分析。
另外,有公司就把鏡子連上互聯網,跟零售企業合作,例如當客人試穿衣服,在鏡子前照一照,就會在鏡子上顯示有關衣服的資料,例如價錢、顏色種類等等;又可以在鏡子上留下客人自己對產品的意見或與售貨員/設計師等對話,實現即時給意見的功能。目前物聯網行業發展迅速,在2013及2014兩年,可穿戴設備公司獲得的風險投資提升了3倍,到10億美元。
穿戴設備虧損大
隨着早期幾個這行有名的公司如Magic Leap兩輪共5.92億美元的融資,DCM Ventures投在Athos的1220萬美元B輪融資,以及Misfit Wearable從GGV Capital融到的4000萬美元C輪融資,這些Landmark Deal讓很多國內風投都一窩蜂投入智能硬件項目。
然而很可惜,不少穿戴設備其實技術門檻並不是十分高;產品需求也未有快速跟上;一些大佬級企業如小米等紛紛進入該行業,導致國內穿戴設備的競爭十分激烈,不少風投看到自己手上一大堆虧損愈來愈大的穿戴設備企業,其實也不太好受。故此到了2015年,很多風投已經不看穿戴設備的項目;反之,今年的重點則放在一些能有效運用多個不同智能硬件的物聯網平台公司。
就像筆者在本文在上面提及的物流公司一樣,其技術就是運用好幾個不同的智能產品,感應不同的環境數據,並上傳到後台加以分析,讓使用者能透過一個物聯網平台同時控制多個不一樣的智能硬件,以達致一種綜合的功能。
搶佔用戶端平台
然而,以筆者了解,目前從單一智能硬件到剛才所說的功能物聯網平台,不少大型風投及科技界的大佬們,其實最希望積極打造物聯網的入口平台。就像蘋果的IOS及安卓成為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平台一樣,不少物聯網入口,例如在不同的智能家居上能控制各個智能硬件的平台,由於是可以連接到用戶的入口,一旦用戶都只透過你的平台使用各種各樣的智能家居硬件,那便緊緊拿住需求端,所以顯得特別關鍵。
因此,不但是大型風投如DCM及GGV,大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美的、海爾、小米,都大量投資開發智能硬件,目的其實並不是硬件的本身,卻是背後一旦形成生態圈,大量用戶都透過一個平台來使用智能硬件,那慢慢地未來所有新的智能硬件都只能透過該平台來接到客戶端,故此這個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燒錢燒得很厲害之地,不少大企業目前絕對是鬥得紅了眼,相信未來一兩年會有明顯的結果。
更多松仁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