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國藩到行為大數據(車品覺)
江湖奇書《冰鑒》有人說是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刷面識人」心得,此書承接着荀子《非相篇》的精華,強調相形不如論心。所謂論心即是從收集一個人的行為訊息來判斷他的意志、情緒、涵養及心計的表現。想知道為什麼我認為這是發展行為大數據的機會點,我想用楚莊王參謀的一句話來總結:「臣非能相人也、能觀人也、能觀人之友也。」大數據時代的思考方法就是要了解一個人的行為,不是簡單地看,而是有計劃地多角度觀察,甚至要觸類旁通地觀察。
探測情緒 助提升廣告效用
我們的言語就像面部表情一樣,透露出我們的感受。最近BehaviorMatrix這家公司發布了新一代的數據產品,以幫助理解交流和決策背後的情緒。該產品提供的情緒訊號探測功能,通過上下文分析及一系列來自不同數據來源的交流對話,追蹤情緒的反應鏈,並透過識別參與交流的人群模糊網絡,發現誰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人,使得我們不僅知道人們在討論什麼,而且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是什麼在影響他們,以及驅動他們的意見和決策的情緒是什麼。
同時,該產品在分析出情緒之後,也將預測這樣的情緒下可能產生怎樣的行為。據稱,這個情緒訊號處理系統是該領域的第一家,該平台收集來自300萬不同來源的數據,包括社交媒體、新聞、博客、論壇、調查,甚至廣播電視字幕、印刷刊物及報紙。其應用領域包括客戶服務品質的提升、品牌意識、新產品開發、廣告效果分析等等。
BehaviorMatrix曾分享一個案例,分析一則製藥公司針對家庭客戶的電視廣告中,增加一個新角色所引起的觀眾情緒,結果發現該角色對品牌的作用是負面的。角色本身和出現的頻率都引起了觀眾反感,對品牌造成破壞作用。
製藥公司希望通過這樣的情緒分析,發現在電視廣告中怎樣的情緒將觸動觀眾渴望購買該藥物。而這款情緒分析產品在技術上超越了目前常用的語義分析,用一種類似人腦的方式進行自然語言處理,能夠理解文字背後細微的情緒情感。
曾有一個國學大師向我說,其實我們是同行。我驚訝地問老先生為何?他說:「我窮一生精力希望從歷史大文案中找出中國文化的來源,其中的竅門就是利用文案間的共時面、時間鏈、關鍵詞去掌握多角度分析的線索。所以,我們都是還原真相的行家。」
我們都認為,還原是深入洞察的根本。我深信當大數據時代所衍生的多媒體資料愈豐富,科技識別的能力愈精細,場景的定位更明確,數據從收集到使用的規範化都有助未來的分析更具追索及關聯性。在前例中,如果語音、筆跡、面部表情皆成為情緒計算的一部分,我相信今天我們見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