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法規|歐盟擬簡化AI法規 追趕中美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智情筆報」
歐盟日前啟動人工智能大陸(AI Continent)行動計劃,敲定逾2000億歐羅龐大投資細節,標誌AI政策出現重大轉向。歐盟一直重視嚴格監管,惟因美中發展迅速,面對競爭壓力不得不改弦易轍,未來AI國際規範的制定,可能不再限於兩強之爭,而是三極共議。
謀三極共議制定規範
歐盟副主席維克庫寧(Henna Virkkunen)直言:「全球AI競賽遠未結束……這項行動計劃概述了需要加強努力的關鍵領域,以使歐洲成為領先的AI大陸。」計劃主要涵蓋五大內容,包括建設運算設施、釋放數據資源、推廣戰略應用、強化人才訓練,以及簡化法律規管。其中又以末項最受矚目,明確提到要公眾諮詢,評估進一步簡化法規與支援措施的必要性。
歐盟對AI監管素以嚴格見稱,不久前Meta就曾指歐盟要求的通用AI模型實踐守則「技術上不可行」。2008年至2021年間,歐洲成立了約147間獨角獸企業(估值超10億美元的初創),其中40間把總部遷往海外,一般認為原因正是避開監管。今次行動計劃難得釋出放寬訊息,表示歐盟或已曉得過度監管未必能夠保護創新,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掣肘,限制本土科企發展。

再者,歐盟大力投資,誓言建設AI超級工廠、開源生態與基礎模型,無疑將為全球AI競賽帶來新變數。儘管國際競爭加劇,但歐盟進場未必只為中國帶來壓力,相反倒有機會開啟雙方新的合作空間。像歐洲支持開源、維護多邊主義的理念,與中國推動可控AI、強調主權技術的思路,兩者便非全然對立。尤其年初巴黎AI峰會,美國拒簽歐洲倡議,亦可能促使歐洲尋找美國以外的技術與夥伴。
設立發展藍圖 港應借鑑
在全球AI競爭下,香港其實也跟歐盟一樣,面臨淪為夾縫地帶的風險。至於今次的歐盟AI大陸行動計劃,則繼續重視建立數據規範、發展公共領域應用等,正是因為深知公共產品是其傳統強項。此一發掘自身差異化優勢的策略,香港不妨加以學習,聚焦金融科技、跨語言、科技教育等原有強項。
最後,歐盟經驗說明,發展AI不可只有監管框架,必須有明確的長遠發展戰略。香港特區政府雖已提出數份指引文件、立法建議,但目前仍缺乏涵蓋基建、投資、產業布局的全方位發展藍圖,最近亦有立法會議員跟AI業界代表,為此提出相關建議。既然歐盟現在大刀闊斧規劃前路,香港也得盡快跟上,避免在AI時代落後其他地區。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