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科院|港人樓稠密 利低空經濟測試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近年積極將過往積累的通訊、傳感器、5G與能源管理等技術,整合到空中無人機、無人車,以至無人船和其他智能交通平台上。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接受本報專訪時稱,香港是地形複雜、高樓密集、人口稠密的城市,正好為「低空經濟」提供獨特的測試場景,預期無人駕駛自動穿梭小巴將於2025年內,在香港開放道路上運行及測試。
應科院於2015年開始積極研發車聯網技術,李惠光坦言香港地形複雜是「低空經濟」的獨特測試場景,應科院透過「傳感一體化」技術,把通訊技術應用於空間定位及雷達功能等,有望加強無人機的應用性能,甚至「將這些應用國際化」,輸出給其他大都會。
李惠光提到,政府正在放寬無人機的管制,因為隨着產品安全程度和使用量提高,未來使用限制應會逐漸減少。關於無人機在香港可用於運輸、檢測等方面,但需要考慮充電設施和續航能力。
年內西九試行自駕小巴
無人駕駛方面,多年來專注於車聯網(V2X)研發,能讓車輛彼此交互溝通、應對複雜路況,提高無人駕駛的安全性。該院項目過去曾於沙田至火炭、大埔等地段作測試,今年內將於西九龍開放道路上,試行無人駕駛自動穿梭小巴。
此外,早於生成式AI(GenAI)流行前,應科院就有從事深度學習等AI方面的研究。李惠光說:「對我們來說不是陌生的事情」,並且在金融科技、醫療診斷、工業生產等領域都有落地應用,例如由AI來輔助信貸評級、胃鏡影像分析、產品質檢等。該院最近還跟不同政府部門合作,測試和研發能應對粵語、普通話、英文三語混雜的語言識別模型,藉此適應本地複雜環境。
採新技術保障資料安全
應科院認為「AI+」是賦能企業的重要引擎,須推動AI與各產業領域深度整合,但同時得做好風險監控,保障AI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除了呼籲企業設置AI管治框架之外,該院從技術層面進行相關研發,運用搜索增強生成(RAG)架構來確立生成結果的可追溯性,以及採用差分私隱、聯邦學習等技術來保障資料安全,藉此建立貫穿「數據—演算法—系統—應用」的規範。
放眼未來,李惠光指出應科院將繼續審時度勢,「GenAI會繼續去推進,可信性也會做多些,還有AI Agents 的發展都很快」,為企業提供更多AI增值服務及解決方案。
採訪、撰文:郭文德
相關文章:應科院|25年轉移1500項技術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