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青春期與情緒反思的力量(黃岳永)

By on April 15, 2025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迷你劇《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一上架便成為全球最熱門影集榜首,能夠迅速引起廣泛討論,皆因故事夠「貼地」。劇情圍繞着13歲的米勒(Jamie Miller)被指控殺害女同學倫納德(Katie Leonard)後的經歷。劇集的重點不在於誰是兇手或「邊個嘅錯」,而是青春期的本質:混沌、敏感、脆弱,充滿矛盾,並極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混沌少年時》一上架便成為全球最熱門影集榜首,能夠迅速引起廣泛討論皆因故事夠「貼地」。(IMDb網上圖片)

4小時的劇情細膩地描繪了青少年犯罪背後的多重因素──同儕壓力、校園霸凌、家庭互動及心理成長等議題。透過厭女情節,甚至是表情符號(Emoji)等網絡化,探討更深層的社會問題。創作團隊深入研究網絡暴力的真實案例及Gen Z的網絡用語,像是非自願獨身(Involuntary Celibate,簡稱Incel)、80/20法則和「Manosphere男權之圈」等,並把這些元素巧妙融入劇情,讓觀眾真正走進當事人的內心世界,了解到青少年對自我價值的認知其實相當脆弱,且容易受到影響。

Jamie的父母因忙於自身問題,而無法注意到他的情緒危機,老師雖然察覺到異常,但缺乏有效干預的工具或時間,這在當今社會中也是常見的情況。雖然Adolescence向大眾展示了青少年的困境,但同時也是個契機,讓我們探索如何主動提供解決方案。

美國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家泰勒(Jill Bolte Taylor)於2008年在TED發表的演講深深啟發了我。她指出,人類的右腦負責體驗情緒,左腦則透過語言把其轉化為理解。當人對環境中的某件事做出反應時,人體內會發生一個90秒的化學過程;在此之後,任何剩餘的情緒反應,僅是這個人選擇停留在那種情緒循環中。

可以說,情緒本質上是短暫的,但我們卻可能陷入情緒循環之中。因此,為青少年創造空間去處理和反思自己的感受,可以幫助他們打破情緒的負面循環。作為教育工作者及人工智能(AI)開發者,這也是我開發不同AI平台的原因,例如Dustykid AI和Prof E,它們的宗旨都是為青少年提供安全、私密且無批判的空間,幫助他們放鬆、反思,並更容易理解自己。

如果Jamie在面對困境時,可以在Dustykid AI等平台上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透過引導式反思練習來描述自己的情緒。在感到被羞辱和憤怒的同時,他也能明白自己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孤獨和被拒絕感;AI會協助他重新構建自己的想法,例如「被嘲笑時感到受傷是正常的,但他們的行為並不能定義你的價值」。當青少年的情緒有途徑發洩和處理,而不是壓抑或尋求有害網絡空間中的認同,不僅能夠避免錯誤價值觀的出現,也能培養出更強大的情緒韌性。

青春期向來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成長階段,儘管外部壓力如社交媒體的毒性或全球不確定性看似難以克服,但透過全面支持涵蓋身心社靈(身體、心理、社交及靈性健康),我們仍然可以幫助年輕人,在日益複雜的世界中茁壯成長。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