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秘訣提升個人競爭力駕馭AI(鄧淑明博士)
中國人工智能(AI)初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今年技驚四座,震撼全球之餘,也為各行各業的數碼化提速,預計將為全球創造更多科技相關的新職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的《2025年未來就業報告》(簡稱:未來報告),發現AI反而造就更多新工作,預計到2030年,AI可創造1.7億個新職位,同時淘汰9200萬個職位,此消彼長下,將淨增7800萬個新就業機會。
無可否認,全球AI馬拉松競賽早已揭開序幕,要保持競爭力,把握新就業機遇,我們必須學懂駕馭AI,發掘其潛力,把智慧發揮得更淋漓盡致。究竟如何裝備自己才能夠做到為未來就緒,隨時投入新職位?我認為以下三個要訣是必須牢牢記住的。
首先,提升個人分析能力是生活之必要。不論是學生、在職或是退休長者,面對生活的各種轉變,都要保持冷靜,不要迷信AI可以解決任何疑難。畢竟AI沒有生活經驗,所以要相信「人機協作」,掌握綜合科技的優勢,方能創立合適的綜合解決方案。尤其是網絡威脅和科技罪案不斷入侵各階層,只有強大的分析能力,才能避免墜入網絡陷阱。
第二,掌握運用數據的竅門,是提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過去我多次指出,數據是推動智慧城市運作的基石,如何運用AI融合各種科技協助數據分析,從海量數據中發現問題癥結所在,然後抽絲剝繭,靈活地把難題逐一擊破,就必須使用以單一資訊來源(SSOT)建立的平台作數據分析。例如以地理資訊系統(GIS)為核心建立的「聯合運作平台」(COP),就能夠把不同種類的數據精確地進行分析,減少因數據新舊難辨而擾亂思維,同時有助提升判斷力,作出最佳決策。
第三,跳出舊有思維框架,掌握跨學科價值。未來報告指出,縱使生成式AI的執行力正不斷增強,以人為本的技能依然重要,這包括創造性思維、同理心、協調和適應能力等這些軟技能實力。隨着AI技術快速發展,我們必須學習不同的知識及技能,擴闊眼界和思維,在眾多的科技中找到最佳組合元素,並按不同場景及需要作出人性化調整,才能創造出以人為本的獨特方案。
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新一篇網誌提到,「做正確決定及如何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導航,將具有巨大價值;韌性和適應能力,將是值得培養的有用技能。」對此我深表認同,而要在變化的世界找到正確方向,GIS就成為箇中的關鍵科技。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