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造就企業創新突圍(廖錦興博士)
全球正處於陰霾中,戰爭與衝突不斷,地緣政治問題嚴峻。然而,市場仍然充滿潛力,只要肯動動腦筋,總會找到解決之道,繼而開啟成功大門。其中,新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可能是個重要的契機。
如果說現在是創業者的黃金時代,或許會被罵是瘋子。然而,歷史教導我們「有危便有機」,就像美國管理學大師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他的著作《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所指那樣。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美國面臨能源危機及經濟衰退時,各行各業都陷入困境,德魯克卻從中看到美國經濟體系的韌性,相信社會可以通過由管理型經濟,轉為企業家型經濟來重回正軌,事實證明他的觀點正確。
德魯克去年接受「福布斯中國」訪問時指出,中國近30年的經濟成就,為其他經濟體提供學習機會。尤其在重新梳理經濟周期、企業家精神與創新之間的關係,教導了各國政府和跨國企業,如何運用創新思維在經濟周期中走出低谷。
過去,經濟學鮮有提及創新,但創新能為經濟帶來增長,甚至重塑整個經濟。因此,創新可被視為結合新技術和新協作模式的複合體。企業可在內部成立新團隊推動創新,政府亦可利用政策促進公營機構及行業的創新創意。正如已故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便是政府主導的典型例子。
去年,「福布斯中國」選出的企業創新力50強,均在創新能力(研發投入、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企業管治(數字化程度、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過往3年的核心財務指標表現)和創新驅動的市場優勢等方面表現出色。
近年中國在半導體、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AI)及互聯網等高端技術行業蓬勃發展,不僅在內需市場獲利,還積極拓展海外。這些行業的成功,除了靠創新研發和跨市場的經營,還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成功把握到政治穩定、勞動力充足、教育水平提升、產業升級轉型等機遇。
正如德魯克所言,把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結合,將為國家經濟帶來強大韌性,以應對外部挑戰和不穩定。由此可見,真正成功的創業者,是能把想法變為行動的人。香港企業家應學習擇善固執、靈活彈性,並以目標為本,引領及啟發團隊進行創新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