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行垃圾收費的玄機(方保僑)
近年香港交通擠塞情況每況愈下,除對道路使用者造成不便,也令本港經濟、環境和生活質素受影響,實在不容忽視。隨着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推行「易通行」不停車繳費系統,以及三隧分流過海隧道新收費方案後,擠塞情況似乎得以紓緩,以往繁忙時間紅隧和東隧的塞車問題已經不復再。而我甚至在上班的日子經常使用紅隧,以往這絕對是匪夷所思。
3年世紀疫情過去,全世界都有着巨大轉變,香港也不例外。例如電子支付在這3年之間發展蓬勃,很多支付工具陸續發展跨境支付方案,尤其在旅遊復甦後,此類跨境支付方案變得非常受歡迎,好像八達通全新推出的全國通卡,提供港幣支付功能,更可在內地多個城市以人民幣支付公共交通。在剛過去的復活節,便深受往返內地的香港市民歡迎。
香港人喜歡出外旅行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似乎去年來港的旅客人數就有點落差。有見及此,香港政府投放大量資源,舉行一系列推動盛事經濟措施,藉以帶動經濟發展,爭取更多國際級大型盛事落戶香港,力吸旅客到訪。
最初成績似乎有點差強人意,但是隨着盛事陸續落實,例如第一屆在美國以外舉行的潮流嘉年華「ComplexCon香港」,以及每年國際體壇盛事「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同樣吸引大批旅客訪港,證明只要辦好盛事,做足宣傳,增添誘因令更多旅客前來。
至於近期備受各界爭議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垃圾收費)條例草案,於2021年8月26日在立法會三讀通過,原定於2024年4月1日實施,惟環境及生態局於今年1月宣布,垃圾收費的法定生效日期將改為今年8月1日。而政府部門及部分樓宇於4月1日以「先試先行」的方式試行垃圾收費。然而,近期有很多立法會議員及商界人士開始質疑,8月1日能否順利實施垃圾收費計劃?
近日不少公共屋苑陸續裝設公眾廚餘收集機,卻不是每位市民都收到廚餘回收筒,許多私人屋苑仍未裝置廚餘收集機,政策實行或有阻滯。
根據「按袋收費」原則,市民必須使用指定垃圾袋丟棄垃圾,有市民認為這些垃圾袋售價太貴,餐飲業界也反映垃圾收費可能會增加營運成本,但在市道低迷情況下,很難把成本轉嫁消費者。此外,很多議員都指社會還未達成共識,以及配套未完善情況下,呼籲政府推遲、甚至擱置垃圾收費計劃。
政府會繼續抑或擱置垃圾收費計劃,還待下回分解。不過,就以上各例子讓我們明白,政府若希望有效推行政策,還是需要配合天時、地利和人和,並在落實和政策推行後,應就各領域所需,以適合方式與有關社會組織合作,共同推動,務求令政策和措施能夠達到目標,才能真正便利民生,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