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發製氫不銹鋼 成本降40倍 抗腐蝕能力大增 可用於電解鹽水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氫能為潔淨再生能源,但要從水份電解提煉,不符經濟效益。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系主任黃明欣領導團隊,花近6年時間研發新超級鋼材(SS-H2)。該種「製氫用不銹鋼」可在鹽水直接電解產氫,亦可替換純鈦結構部件,使結構部件成本便宜約40倍。新發明正申請多國專利,有兩項已得到授權;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
不銹鋼是耐腐蝕的重要材料,廣泛應用於建築、交通運輸、食品、醫療等領域,它在自然環境下不被腐蝕,基於添加了鉻(Chromium)元素的合金,因鉻氧化而形成的鈍化膜(鉻鈍化)。然而,當鉻進一步氧化,形成可溶性六價鉻時,將出現過鈍化腐蝕現象,阻礙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時至今日,鉻基防腐合金的標杆為254SMO超級不銹鋼。
冀與初創合作 數年內應用
港大團隊首先從原子層面採用一種全新的「連續雙鈍化」策略,開發出新型「製氫用不銹鋼」。與傳統單層鈍化膜不同,新型不銹鋼在鉻基鈍化膜的基礎上,形成一層全新的錳(Manganese)基鈍化膜。這種鉻錳雙鈍化的組合,可保護新型不銹鋼在氯化物介質中耐腐蝕至1700mV,工作電位高於電解水製氫約1600mV,抗腐蝕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現時以淡化的海水或酸性溶液製氫,其電解槽結構部件成本相當昂貴,因它採用鍍金或鉑的純鈦材料製成。以功率為10兆瓦(MW)的PEM電解槽設備為例,總體成本約1780萬元,當中結構件成本比重佔53%。
港大團隊研發的新型不銹鋼,其耐鹽水腐蝕和製氫表現,遠勝於任何傳統及商業用不銹鋼,亦有望把結構材料成本降低約40倍。
黃明欣在新聞發布會現場,以港大研發的SS-H2與254SMO做實驗,測試鹽水電解產氫的效能。結果發現,SS-H2持續運作正常,254SMO通電後數分鐘已釋出黃色沉澱物。港大團隊與一間內地工廠合作,製造新型不銹鋼鋼絲,成本約每噸2萬至3萬元,比純鈦材料約數十萬元低得多。黃明欣坦言未有商業化時間表,但可成立初創或與企業合作,盼最快數年內落實應用。
助減煤氣煮食碳排放
談到新發明的應用場景,黃明欣舉例,煤氣公司(00003)生產的人工煤氣有一半成份為氫氣,日後可利用閒置的風能、太陽能,透過電解海水產氫後,再把綠色氫氣混合煤氣,通過管道輸送予用戶,減少煮食時的碳排放。此外,當氫能電動車發展成熟,氫氣亦可直駁家居,為燃料電池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