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基金,其實是咁的
本文作者温學文為青年創業軍及腦爸打有限公司創辦人
近日,馬雲的「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 一出,社會隨即震了一震。事關馬雲本身於香港年青創業家心目中的位置也算頗為「明星級」,亦聲言可以協助打進中國這巨大市場,加上這個基金的金額達十億元之多,比起香港特區政府於2015年施政報告中所提出成立三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還要多出數倍有多。難怪,香港突然掀起了一股創業風!
現時香港的創業基金,不管是來自於政府或私營機構,主要分為三大類:
1) 資助創意或 IT資訊科技創業類型的公司 (如「創意香港」的「創意智優計劃」、「創新及科技基金」、科學園的「科培計劃/生物科培計劃–科技創業培育計劃」、「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 (CCMF)」等等)
2) 資助一般(不限類型)的公司 (如「工業貿易署中小企業資助計劃」、「社創基金–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等等)
3) 天使基金 (如香港天使投資網絡)
香港青年創業組織「青年創業軍」於過去的一星期,以電話的形式隨機訪問了一百多名香港現時的青年創業家,綜合他們的回應,得出現時香港的基金其實存在五大問題:
1) 申請表格內容過於空泛及繁瑣
雖說沒有一份好的申請表格或商業計劃書,基金當局又怎能把申請者分出高低。但是,申請表格所需要填的資料也許過多吧,隨隨便便最終要送交的申請表格也至少數十頁,當中有些內容也實在教人摸不著頭腦。 例如,有些表格會要求申請者填寫未來4至5年的盈利支出預測、員工狀況及支出、所需設備的購入支出、每年現金流向等等。 要填寫未來頭一年的也算合理,畢竟還是應該要預估的。可是,商業世界的市場環境每時每刻都變化萬千,試問今天的創業家又如何可以預測得到未來4、5年的世界,還可以很清晰地作出財務及策略上的應變?
2) 基金評審者多沒有創業經驗
香港現時的基金評審絕大部份都只是一名「命令執行者」,其不是創業者,也缺乏創業的實戰經驗。試問這樣的評審,又如何可以在芸芸的申請者當中選出真正合適的創業項目? 往往只能盲從指引,或甚至主觀決定了事。
3) 偏重創意或 IT資訊科技創業類型的公司
香港現有的創業基金,大多都是偏重於以創意或 IT資訊科技創業類型的公司。但年青人創業,其實可以五花八門,商業範疇也可行行出狀元,有好點子或找到市場上的藍海也應把握機會試試看。過於偏重某些產業,可能會導致行業失衡,或某些創業者為了得到這些基金而盲目入行。
4) 基金批出時間死板,欠缺彈性
現時基金批出的時間都是按機構的固有程序,亦多是分階段性發出。創業者當面對市場上不斷的變遷,其經營策略其實也會隨之而改變,因此欠缺彈性的基金批出時間,可能會導致創業者錯失關鍵的應變時機
5) 基金負責機構各有各做,欠缺溝通,政府亦沒有專責部門有效管理
香港的基金負責機構有政府資助的、有民間自發的、亦有私營機構的。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相當值得稱許,但各自依照自身模式各有各做,欠缺溝通,特區政府也沒有一個專責部門去協調相關資料,造成申請者對此相當混亂
筆者深盼,未來特區政府三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以及馬雲的十億元「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都能夠正視上述的五大問題。否則,不管有多大的願景宏圖及資助金額也只會徒勞。
而香港這一代的青年創業家,也不應該太過依賴於這些創業基金,真正的創業者是應該憑自己雙手的。筆者最怕是,今天的所謂青年創業家,並不是真真正正在商業場上幫公司賺得盈利,而是把自己訓練成一名「寫商業計劃書專家」,透過不斷申請這些創業基金來維持公司的生計。別老是拿著金錢不足當藉口,創業的成敗得失,主因往往不是擁有資金的多與少,而是自身的能力究竟有幾多。
附加資訊 (刊載於「青年創業軍」官網的「香港創業基金列表」)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