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二級資本市場 (邱達根)
承接前文《「三箭三圓」策略助重啟經濟動力》(9月14日),本文簡述「第三箭」。筆者認為當局及港交所應採取措施活化港股市場,尤其要關注中小型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情況及再集資能力。此外,筆者也建議成立「二級市場配對基金」,推出公募基金交易平台,以及下調或取消股票印花稅。
近年香港股票市場的活躍度呈現出不容樂觀的下滑趨勢。據港交所數據,主板平均每日成交在2021年達到1,667億元的頂峰後,至2022年已大幅回落至1,249億元,今年上半年再進一步下跌至1,136億元。此外,今年頭20隻最活躍股票佔每月成交金額約32%至39%,相對於逾2,600家上市公司,交投明顯集中在少數股票。除超大市值公司外,大部分股票在IPO後都因為成交疏落而缺乏再集資的條件。對許多中小型公司而言,以上兩項因素相加,明顯降低香港股票市場作為上市集資地的吸引力。
以往,各官方機構為了強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均着力宣傳港股市場的上市集資規模。其實港交所也要關注IPO後的交投情況,以及上市公司增發股份的集資能力,並以此作為關鍵績效指標。針對創業板流通量每況愈下,近日港交所刊發名為《GEM上市改革》的諮詢文件,值得支持。筆者認為應更進一步,容許不同領域的中小型科技公司選擇在香港進行IPO或第二上市,以及引入莊家制度以促進交易和流通性。
另一方面,近年ETF及追蹤指數基金興起,間接令大量資金集中投資個別大型股票。筆者建議由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撥款60億元成立「二級市場配對基金」。此基金佔總投資額30%,其餘70%由私營基金募集,最終帶動200億資金投入股票市場。這些款項將專注投資中小型股票,或經《主板上市規則》18A和18C章上市的公司,直接激活它們股票的交易和價值。
現時零售投資者買賣公募基金須透過中介(銀行、保險公司等)進行,缺乏效率,成本又高。筆者建議港交所推出一獨立的公募基金交易平台,零售投資者可在網上注冊及完成風險評估程序,然後直接買賣由證監會認可的公募基金。這樣不但可以免除中介佣金,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可以將更多資金引入公募基金市場,間接增加香港股市的流動性。
早前財政司司長已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又不排除下調印花稅。筆者認為是走對了路。如果計及買賣雙邊,實際上香港股票的印花稅為0.26%,收費之高僅次於倫敦證券交易所。下調甚至取消印花稅有助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機構投資者在香港部署高頻交易,長遠增加港股市場在國際間的吸引力,幫助整體交投量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