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廣告與私隱權 (車品覺)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nsider Intelligence估計,Alphabet旗下Google和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合共佔據48.4%美國數碼廣告市場份額。自2014年以來,這兩間公司在美國的市佔率未曾低於50%,預計今年還將降至44.9%。雖然Google和Meta的廣告業務仍在增長,但數據顯示,它們於數碼廣告市場上的增速,明顯較美國其他競爭者慢。
Insider Intelligence最近預測,Google和Meta的整體市場份額受蠶食,是因為營銷者有其他更多廣告渠道。隨着短視頻及直播等全新宣傳形態崛起,企業可以更直接量化銷售成績,為中小企提供有效及更便利的參與方式;所以商家在投放更多資源作線上行銷之餘,亦會更謹慎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渠道及服務商。
筆者覺得,廣告業未來還潛在很多不確定性,很多既得利益者的份額可能重新洗牌。深層原因或許來自2021年蘋果公司的決定,在其設備上的應用程式會詢問用戶是否願意被追蹤,因此所有互聯網企業,特別是依賴廣告收入為主的社交媒體公司都受到影響。
作為普羅大眾的你會如何選擇?如無意外,超過半數的iPhone用戶應該都選擇不希望被跟蹤,這大大打擊了擁有巨大流量媒體公司的業務核心:即精準地針對目標用戶投放廣告,進行流量轉化變現(從廣告產生銷售)的商業模式。過去這「精準」能力,是來自手機的內置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追蹤功能,即是通常所說的手機序號,用於流動電話網絡去識別每一部獨立手機等流動通訊設備,相當於流動電話的身份證。
隨着用戶對個人私隱權的關注,Google旗下的Android亦跟隨蘋果公司的步伐,可想而知,手機作為客戶「最佳跟蹤器」的角色不復存在。最近Meta的財政報告電話會議上,跟蹤的限制繼續影響其廣告業務,但指出這種影響已經開始減弱。
筆者一直認為,未來的趨勢是個人私隱權,這必然會成為客戶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選擇服務商時的關鍵條件。正如蘋果手機之前的一個廣告內容:「Your iPhone knows a lot about you but we don’t」,這不是在表明了蘋果對個人私隱的態度嗎?
(編者按:車品覺著作《覺悟.大數據》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