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ab創辦人: 「互聯網」及「金融」兩套思維 需作平衡
齊集內地及本地 fintech 創業者:錢方、WeLab、Bitcoinnect 及更多嘉賓,討論最新 fintech 趨勢及發展機會,《互聯網金融科技峰會》只此一場,費用全免 — 立即報名。名額先到先得。
主打網上借貸的WeLab卻在日前獲1.5億港元的A輪融資,算是本港Startup界近來少有的大額融資,現時本港的互聯網金融發展開始受人注視,WeLab創辨人及行政總裁龍沛智(Simon)認為,「互聯網」及「金融」是兩套不同的思維模式,需要作出平衡。
「金融是Margin Business(邊際營業),互聯網卻是Volume Business(大量貿易),兩種商業的思考方式不同……互聯網產品通常起初不收費,使用一段時間才向客戶收費,這是Volume Business的思考方式,金融卻做不到,你如何叫人借錢不收息?除了要賺利息外,還可能遮蓋自己的賒帳損失(credit loss)。借貸收息,除了是你賺取外,借10個其中有一個不還錢,賺的利息是遮蓋不還錢的人的本金,如果從互聯網思維去想,我要好多客人去借貸,但不收息,但在金融業情況下,便不能做到,這不只不賺錢,還會倒蝕。」
Simon便做好公司不同的人才分配,例如風險管理、財務方面需要由銀行界出身的員工負責,不過市場業務、產品項目、客戶體驗便應由互聯網業界出身的員工作推廣,兩種不同背景的專才合作亦需要時間磨合。
借貸快捷兼低息
Simon曾先後效力於花旗銀行及渣打銀行管理層共十五年,任職過渣打銀行東北亞地區主管,隨後Simon離開銀行界創立WeLab。
WeLab網頁寫着:「我們正在創造金融革命」,旗下的網上借貸平台WeLend.hk打着「還貸於民」的旗號,Simon描述公司如何改變金融業的傳統,在借貸方面做到程序快及利息低,以往香港借錢只有兩個主要途徑,分別是銀行和財務公司,前者程序嚴謹,過程慢但利息較低,另一個便是財務公司,審批條件較寬鬆,過程快但利息高。他便在兩者取得平衡,「那我用以前銀行的專門技術,去得到不同客戶的數據,透過大數據分析,分析比較快,同時是自動化的系統,可在較短時間內做到,便可令到『平』同『快』同時達到。」
需要更多人才願離開大企業
香港互聯網金融仍在起步階段,Fintech發展甚至與內地有一段距離,Simon認為香港是發展Fintech的好地方,不過要令更多金融人才要離開大企業去嘗試創業,Simon回想自己離開渣打銀行後,成立WeLab時,「這是一個很大的落差,在大公司做一個高層管理人員,到由零開始,要自己搬電腦、拉電線、搬枱」。
Simon又說,除了金融才俊願嘗創業的風險外,香港亦需要有更多科技界的人才,及科技上的基建項目,包括數據中心、足夠的資金及政府的支持,「香港其實不太多專業的VC(風險投資者),只有兩間,許多VC的基地在外國」。
WeLab在2013年成立,年多的時間便吸引到羅斯投資機構 DST 創辨人 Yuri Milner、TOM 集團及紅杉資本等重量級人馬給予A輪融資,Simon打算會把融資用作本港市場的增長,及在內地市場站穏陣腳,發展公司的科技及增聘人手。
香港不做P2P平台
WeLab在去年9月於內地推出手機P2P借貸平台--我來貸,以專業品牌作招徠,主攻優質大學生的小額貸款。我來貸與香港的WeLend的不同之處,前者是P2P平台,以配對放債人及借債人,WeLend則以自己公司名義放債。
Simon解釋香港不做P2P平台的原因,「在香港不需要去到Mass Market to Mass Market,也可以支持到業務」,香港對P2P平台的要求較多,而自己的競爭優勢是在於風險管理及科技,因此寧願把資源發展這些方面,而不是花資源開拓P2P。
不與內地科企龍頭硬碰硬
不過內地互聯網金融市場蓬勃,科企龍頭如阿里巴巴及騰訊都大展拳腳,香港小型企業如何猛龍過江?
我來貸在深圳團隊約50人,大部份員工都是當地人,以融入內地市場,Simon指出中國市場競爭激烈,需要尋找自己的競爭優勢,今次A輪融資的其中一個投資者是中國郵樂網,由TOM集團及中國郵政合營,我來貸與郵樂網合作推出產品,受益於投資者的資源。
Simon在內地發展不會與強勁的科企硬碰硬,金融市場不是「winner take all」,舉例說,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螞蟻金服,均從事與互聯網金融有關的業務,我來貸可以與對方合作,運用對方的數據,大企業不一定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或許它可以幫助自己的業務。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公平代碼拓新藍海(車品覺)
作為長期觀察科技趨勢的專家,我一直關注在德國柏林創業的n8n,近日由Highland Europe領投,他們完成一輪頗具象徵意義的融資──5500萬歐羅B輪資金。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無線仿生手臂|義肢仿生臂 分離後仍能操控
英國機械人初創公司Open Bionics推出全球首款無線仿生手臂Hero,所有義肢產品均以3D列印製成。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Qwen3|阿里Qwen3懂深思亦可速答
阿里巴巴(09988)開源新一代通義千問模型Qwen3,包括兩個混合專家(MoE)模型及6個密集模型,參數範圍由6億到2350億不等,現可於人工智能(AI)開發平台Hugging Face,以及代碼託管平台GitHub下載。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AI搶飯碗|六成美國人料AI搶記者飯碗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表調查結果,發現去年當地約一半成年人表示,未來20年內人工智能(AI)將對人們獲知的新聞內容,產生非常負面(24%)或有些負面(26%)的影響。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量子競賽|微軟憂美量子競賽落後中國
微軟(Microsoft)今年2月發表拓撲量子處理器(QPU)Majorana 1,近日總裁史密夫(Brad Smith)在網誌撰文稱,「儘管大多數人認為美國仍佔據領先地位,但我們不能排除戰略意外的可能,中國或已與美國處於同等地位。」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AI引導輿論|人工智能引導輿論遠勝真人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團隊早前在社交媒體Reddit,在ChangeMyView子版論壇做一項社會實驗,測試人工智能(AI)在現實環境的說服力。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ChatGPT網購助手|方便格價下單 標榜免費零廣告 搜尋電商化掀熱潮
繼美國人工智能(AI)搜尋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推出購物功能後,ChatGPT開發商OpenAI亦踏足電商市場,用戶可透過GPT-4o模型購買商品。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