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標靶治玻璃骨新療法 浸大開發適配子藥 降中風危險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不少女士停經後,體內雌激素大減,較易患上骨質疏鬆症。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在2019年批准使用抑制硬骨抑素的單抗藥物作治療,惟臨床試驗發現存在副作用,例如增加心臟病發、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致死風險,開發替代藥物有助為患者提供新選擇。
硬骨抑素保護心血管
香港浸會大學團隊於2016年展開研究,近日終於發現一個成骨治療的分子標靶「loop3結構域」,並開發出相應的適配子藥物Apc001,作為硬骨抑素抑制劑,有望成為骨質疏鬆症及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骨」)的新治療方案;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及Theranostics。
團隊透過基因學研究方法發現,當硬骨抑素失去位於核心區域的loop3結構域後,它對「Wnt訊號通路」的對抗作用會被抑制,後者能調節負責骨骼組織再生的幹細胞。換言之,loop3結構域可作為抑制硬骨抑素的分子標靶,同時保留硬骨抑素的心血管保護功能。
適配子是一種單鏈脫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分子,其優點是易於合成,惟容易快速降解及被腎臟過濾。隨後,團隊採用組合技術篩選出適配子aptscl56,作為以loop3結構為標靶的潛在硬骨抑素抑制劑。研究團隊再調整aptscl56的化學特性,製作出一種半衰期較原本長37倍(約66.9小時)的適配子藥物Apc001。
為了解Apc001的效能,團隊分別用停經後骨質疏鬆大鼠模型及成骨不全小鼠模型測試,發現它在兩種模型都可促進骨骼形成,增加骨骼重量、改善骨骼微結構的完整性,並改善骨骼的活動能力。同時,使用Apc001不會增加大鼠和小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主動脈瘤和動脈粥樣硬化。
擬2024年中美臨床試驗
浸大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于媛媛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從動物實驗結果看,Apc001及現有單抗藥物的促進成骨活性差不多,而安全性明顯優於單抗藥物。目前合成的藥物量,主要用於動物實驗,具體作臨床大規模合成的成本仍有待確認。
新藥現處於臨床研究前開發階段,團隊計劃2024年起在美國及中國內地臨床試驗。于媛媛透露,計劃先做成骨不全患者,之後會拓展到骨質疏鬆患者。臨床試驗病人數目未定,現時沒有確切數字。她補充,由於Apc001已獲FDA孤兒藥認定(DRU-2019-6966和DRU-2022-9087)及兒童罕見疾病認定(RPD-2022-667),臨床樣品少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