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動態傳感器助運動員康復 (動享科技 何俊傑/鄭麗盈)

By on November 25, 2022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前十字韌帶(ACL)斷裂,為常見的運動員傷患,嚴重者足以斷送職業生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創業團隊動享科技(Capmi Tech),研發了一套動態捕捉傳感器系統,搭配自家開發應用程式,有助運動員監測關節角度,加速前十字韌帶康復。今次請來其創辦人何俊傑及聯合創辦人鄭麗盈,講解這技術如何令患者受惠。

主持:(楊)楊瀅瑋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何)何俊傑 動享科技創辦人

   (鄭)鄭麗盈 動享科技聯合創辦人

楊:前十字韌帶在什麼位置,為何這麼重要?

鄭:前十字韌帶位於膝蓋關節,是連接大腿和小腿的重要組織,用以維持穩定性。平日常見動作,如跑、跳、急停、轉向等,都會用到前十字韌帶,亦有機會受傷,常見導致受傷的運動,包括籃球、足球、排球、滑雪等。

鄭麗盈(左)稱,物理治療師可利用精準數據,加快患者康復時間;旁為何俊傑。(盧詠賢攝)

專業科技平價推向大眾

楊:為何研究動態捕捉技術及創業?你們的產品,怎樣幫助運動員復康?

鄭:團隊主研動態捕捉技術,希望把專業科技,以相宜價格推向大眾市場。用家只需下半身戴上5個傳感器,並測試活動15分鐘,便可在電腦或平板上,馬上獲得前十字韌帶的人工智能(AI)評估報告,得知關節角度、靈活度及受傷風險等。運動員亦可穿戴傳感器運動,數據會實時傳輸到流動設備,配合Capmi Trainer應用程式,讓運動員作復康訓練、風險評估等。

何:我學計算機科學,受興趣激發做動態捕捉項目並建立初創。我們原想做General Usage(通用技術),如用於遊戲製作、電影特效。申請科創基金都很順利,落地時卻遇到困難,因很多大公司都在做這個技術。可能在香港確實沒有人做,但內地或其他國家、地區有很多。對我們初創而言,要在通用技術市場突出是很困難。於是我們轉攻物理治療的應用,更落地一些。

運動員只要戴上傳感器,就能記錄動態數據,分析前十字韌帶受傷風險。(受訪者提供圖片)

楊:市面上確有許多動態捕捉公司,但採用的技術各有不同。你可以向讀者解釋一下嗎?

何:動態捕捉主要有3種。我們採用傳感器,測量角度後能傳輸數據給電腦應用,這是主動式捕捉。被動式捕捉是讓用家全身貼滿「波波」,再設置大量攝錄機,捕捉「波波」反射出來的光點,以識別動態。還有一種,是用電話或者相機拍攝個人動作,然後用演算法識別動態。

3種形式精確度有異,造價亦不同,被動式當然最好最貴,電話就最便宜但精準度欠佳。物理治療領域方面,亦有採用被動式技術,惟耗時長、成本高,運動員未必負擔得起。本港部分體育學院建立了上述技術的實驗室,使用頻率不算高。我們的方案,除了縮短流程、方便用家之外,亦能減低前置成本。

完成測試復康訓練後,用戶可透過應用程式查閱評估報告。(受訪者提供圖片)

擬與體院合作收集數據

楊:那麼,你們的演算法,現時有多少準確度?是否如家用體脂磅,偵測體脂、肌肉率那樣,研發一個家用關節監測儀器?

何:沒錯,我們期望用家一看報告,就清楚自己的受傷風險及如何改善動作。當然,專業運動員會希望獲更多數據,我們正平衡專業和大眾需求。我們的傳感器精確角度能達到0.1度,已比物理治療師肉眼觀察更為精準。而AI評估報告涵蓋關節角度,亦會提供肌肉強弱的數據及訓練建議,現在牽涉肌肉部分準確度約為89%。未來我們會在硬件上繼續提升傳感器的精準度,令其識別更多動作;另外,正申請與香港體育學院合作,收集數據以改善演算法。

何俊傑透露,正申請與香港體育學院合作,收集數據以改善演算法。(盧詠賢攝)

楊:最後,作為一個沒教授參與的學生團隊,會否覺得創業很困難?

何:困難挺大的。首先技術方面,我們要做到比市面大公司更尖端、更深入,才有競爭力,但學生團隊的科研能力,未必跟得上。最實際亦是最大的困難,是我們很難招聘人才。學生偏好去大企業工作,小初創即使拿了很多基金,都很難被發現。如果請不到人,就算有再好的想法,都很難實現。相對於教授團隊或企業,我們尋覓投資者亦較難。幸好有香港科技園幫助,目前過程仍屬順暢。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