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經血檢測子宮頸癌 (樺盟生物科技 蔡佩樺 / 劉思韻)

By on October 28, 2022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子宮頸癌為本港婦女常見頑疾之一,不少女士因尷尬抗拒檢查,結果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有本地初創研發一種非入侵檢查技術,利用女性經血檢測子宮頸癌,聲稱準確度約七成。今次請來樺盟生物科技(WomenX Biotech)創辦人蔡佩樺博士及研究員劉思韻,講解其技術特點。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蔡)蔡佩樺 樺盟生物科技創辦人

   (劉)劉思韻 樺盟生物科技研究員

陳:當初為何有意利用經血檢測子宮頸癌?技術原理是怎樣?準確度如何?

蔡:現時診所或醫院主要透過柏氏抹片,檢查婦女子宮頸癌風險。該方式屬於入侵性,技術靈敏度介乎50%至60%左右。

蔡佩樺(中)透露,計劃集資維持本港生產線,再改良產品設計;圖右為劉思韻。(盧詠賢攝)

採非入侵式 冀3年內推售

以經血檢測子宮頸癌,一大挑戰在於收集經血,故團隊從研製衞生巾入手,特別開發了新物料,用於收集經血及子宮頸癌標記物,並把物料預先內置於衞生巾。女性可在經期流量最多的日子,或經期第一天使用該衞生巾。

使用後可掀開衞生巾的面層,取出物料後再放到溶液內,把癌細胞標記物沖洗出來,最後把溶液滴在檢測棒上,即可讀取結果;整個過程與新冠快測類似。

根據以往的學術研究及團隊的實驗數據,檢測準確度約七成。

劉:團隊將與中大婦產科城大傳染病與公共衞生學系的教授合作,邀請約300位志願者參與臨床測試,預計3年內推出子宮頸癌檢測版衞生巾;而基本版衞生巾已在市面有售。

檢測版衞生巾(左)將會開展臨床測試;基本版(右)則已在市面有售。(盧詠賢攝)

陳:把科研商品化的過程中遇到什麼挑戰?

蔡:要把新物料放在衞生巾內並不簡單,團隊曾與多間境外廠商洽談合作,但對方認為難以把新物料加入現有的生產線,拒絕之餘亦勸我們不要繼續。把技術落地的空間其實很小,慶幸團隊陷入困境時,遇到一間香港口罩廠願意嘗試把新物料併入衞生巾內。

由於雙方都沒生產衞生巾的經驗,而今次共同開設的亦是本地唯一一條衞生巾生產線。從採購物料、機器,到衞生巾研發,生產期間僅膠水便試驗了4、5種。過程雖戰戰兢兢,惟經過不斷調整,更換面布、修改設計等,終於得出成品。

基本版衞生巾(右)厚度只有0.1毫米,其防返滲能力強,有效鎖住經血。(盧詠賢攝)

陸續研發不同功能產品

陳:因投資回報周期較長,醫療保健行業相對不受投資者歡迎,你對此有何評價?

蔡:醫療保健初創的融資相對困難,因為產品開發要入臨床、做測試,部分公司甚至要「燒錢」8年,才能推出首款產品。大部分投資者一般預期5年內要有一定回報。

我留意到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生物科技發展,增撥資金、增設資助計劃之餘,申請手續亦日漸簡易。若有資助,初創經營自然更容易,讓更多人願意加入創科行業。

團隊推出基本版衞生巾,一方面希望收集用戶意見,改良其物料、設計等,待日後推出具檢測功能的產品時,增加用戶舒適感及使用意欲;另一方面,亦希望基本版的收益可支援團隊的後續研發工作。

蔡佩樺透露,待完成子宮頸癌項目後,團隊將研究以經血檢測卵巢癌。(盧詠賢攝)

陳:市場上的生物科技及醫藥健康愈來愈受關注,如何看待行業前景?

蔡:以中港兩地為例,人口老化問題只會與日俱增;加上癌症等疾病的病發率愈來愈高,醫療需求相應大增。再者,經過新冠疫情,大眾的健康意識提高不少,行業潛力巨大。

公司上月推出基本版衞生巾,現階段集中市場營銷工作。研發檢測版衞生巾期間,團隊會陸續推出其他功能產品,例如一般炎症檢測等。待完成子宮頸癌項目後,團隊將研究以經血檢測卵巢癌。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延伸閱讀:

人才流失率高成科研大忌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