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顯微鏡隨時教STEM (Centauri Optics林文宇/陳振星)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教育界在推廣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時,科研儀器必不可少。一批有科大背景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便攜式光學顯微鏡,標榜價錢實惠兼準確度更佳。今次請來Centauri Optics聯合創辦人林文宇及陳振星,講解產品的主要特點。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林)林文宇 Centauri Optics聯合創辦人
(星)陳振星 Centauri Optics聯合創辦人
陳:你們研發的可攜式熒光顯微鏡技術原理是怎樣?
林:現有的可攜式顯微鏡,大多沿用現成的光學解決方案;相關鏡片組合的成像效果,準確度及解像度較低。團隊開發兩款便攜式顯微鏡,專業檢測版本已被本地實驗室採用,並合作研究生物晶片。而為打造STEM教育版產品Miniscope,我們選擇重新設計光學方程式(Optical Formula),以提高鏡片組合的成像效果。
體積與罐裝可樂相若
團隊曾把產品與一款英國可攜式顯微鏡對比,以約10微米大小的紅血球為例,英國品牌的成像效果模糊,我們的產品透過新的光學方程式,每一顆紅血球的外形都非常清晰、飽滿。產品支援WiFi連接、提供人工智能(AI)細胞計算等功能,定價約900元,遠低於英國品牌約1.4萬元。
星:相比檢測版顯微鏡,STEM版更加堅固。經團隊測試,即使從兩米高處墮下,亦不會有任何損壞。此外,STEM版產品體積更小,與一罐330毫升的可樂相若,方便學生隨時檢測周遭事物。
陳:STEM教育版的產品,曾在學校試用,用戶有何意見?會否擔心STEM教育市場競爭激烈?
林:學校通常在課堂或課外活動使用顯微鏡,由於公司產品與學校原有的顯微鏡操作方式不同,例如需要連接WiFi、Web App等,老師要重新適應。課外活動上,通常由我們派出的導師指導學生,由裝嵌顯微鏡到使用、測試等,學生可從零開始學習。現時STEM教育公司,主要集中在編程、機械人、拍攝短片等內容,我們團隊更着重於科學,市場暫時未有光學相關的STEM教材,因此不太擔心市場競爭。
陳:從大學研究團隊到成立初創公司,身份轉換有何難度?在本港從事檢測儀器研發,有何挑戰?
林:研究團隊與初創日常營運非常不同,以申請資助為例,初創除了要有產品研發,還要處理商業事務,例如招聘員工、與審計師溝通、尋找客戶等,需要邊做邊學,沒有捷徑可言。
星:在開發硬件上,全球初創面對的挑戰大同小異,香港的優勢在於鄰近內地城市,而內地的印製電路板(PCB)、3D打印等技術成熟,加上有大量工程師及顧問,有助初創處理生產問題。
陳:公司將於11月舉辦STEM訓練營,邀請全港高小及初中學生參加,期望收到什麼成效?
林:香港科普教育不足,團隊希望藉舉辦訓練營,為學生提供醫生、研發,以至科學家等相關職業的訓練機會。活動由團隊及融HUB共創空間合辦,得到科大創業中心及商湯科技(00020)支持。訓練營共有5日,費用全免。首4日以活動為主,包括參觀香港科學園、學習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參與光學工作坊,使用我們的顯微鏡,學習光學知識等。最後一天是比賽,參加學生需根據指定主題,設計一張科學創意海報,呈現自己的想法。
舉辦訓練營聯繫學校
星:優勝者除獲現金獎,亦會得到實驗輔導實踐科學創意。同時,團隊亦想藉是次訓練營,與不同學校建立關係,增加互信,進一步開拓教育市場。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