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包租場送餐撐港式美食 (Calioo廖燊偉)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售賣自家手工美食,成為疫下營商出路。有本地公司設立平台,協助個體戶租借廚房,並提供支付、送餐配套,減低創業入場門檻。今次請來Calioo創始人廖燊偉,講解如何結合大數據,扶持港式品牌小店。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廖)廖燊偉 Calioo創始人
陳:美食製作者經營網店時,通常遇到什麼問題?平台提供什麼幫助?
廖:近年不少人嘗試開設網店,惟資源有限,這類小店店主通常要自己落廚、送貨,以至在社交媒體宣傳、銷售等,分身不暇。Calioo是一個業務管理工具,提供由創立店舖、管理訂單、租用商業廚房、業務分析、供應管理、付款、交付方式(送貨或自取點)等服務,旨在降低美食製作者的創業門檻。
無可否認,不少美食製作者另有全職工作,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才能製作食品。從顧客角度,在其他平台下單後,可能30分鐘內便能送貨上門,但在Calioo從訂貨到交貨,通常要一至兩日,甚至長達一星期。若顧客不了解平台理念,或感到不便。
須符合持牌領證要求
陳:平台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現時有多少個美食製作者進駐?
廖:所有在平台出售的產品須在持牌食物製造廠製作;其次,平台會建議店主修讀衞生經理課程,領取相關證書,符合這兩項條件後才能上架。同時,平台亦會定期檢查上架店舖,了解對方是否需要更多支援,例如產品包裝等。
一般由諮詢、簽約,到收集相片、產品目錄、衞生證明等,最快5日上架。平台現約有1000個美食製作者,其中提供蛋糕、曲奇、冬甩等甜食佔一半;另有兩至三成屬於鹹食,包括醃製食品、湯包、冷藏食品;其餘是飲品、補充劑等。
平台於2020年冬天成立,現時每月訂單量接近五位數字,未來12個月預計全年交易額達3000至4000萬元,會在每單交易抽佣15%。平台計劃調低佣金,期望未來12個月再吸納2000個美食製作者、訂單量有近400%的增長。
陳:本身是餐廳及酒吧老闆,疫下再創業有何挑戰?
廖:過去3年,事情變化迅速,作為港人,最大挑戰在於「今日唔知聽日事」。以餐飲業為例,今年首兩季,正處於疫情第五波,政府的措施難以預料,不少餐廳無法提前準備。
此外,因防疫限制未能出國,但從事創新初創,有需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從中學習。外國已逐步回復正常運作,在香港,有時就像處於溫室中。這方面來說,有少少脫軌感覺。
生意更勝實體餐廳
陳:本港自家製美食市場有何規模及特色?
廖:香港市場變化快,初時大量小店製作曲奇,隨後演變成製作Bagel,最近較為受歡迎的是冬甩;醃製鮑魚、花膠等鹹食亦大有捧場客。個體戶存在龐大的食物創造能力,一間受歡迎的小店或Instagram(IG)網店,每月營業額可達20萬至30萬元,輕鬆超越一間實體餐廳。
香港售賣的食品,須在持牌食物製造廠製作,本地雖有不少共享廚房,但其收費有一定門檻。長遠希望設立一個社區廚房,讓有需要人士免費使用。
陳:公司預計8月中開拓新加坡市場,當地的自家製美食風氣,與香港有何分別?
廖:新加坡有助開拓東南亞市場,後者接近7億人口,近三分一人從事餐飲行業;當中近九成是中小微企,潛力龐大。香港於食品銷售方面非常嚴謹,必須是持牌食物製造廠出品。相反,新加坡早已存在「隔離屋」文化,如符合當地政府要求,美食製作者可出售在家製作的食品。
公司已入選數碼港培育計劃、城大HK Tech 300計劃,今年6月在貿發局舉辦的第五屆初創企業培育計劃「創業快綫」成為10間優勝初創之一。團隊正開發人工智能工具,透過大數據分析,助餐廳管理庫存、人手等,最快9月推出;同時希望未來半年完成百萬美元融資。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