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動本港再工業化,背後須有創新科研支持。生產力促進局昨展出多項獲獎科研及應用落地成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詞時稱,將做好創科頂層設計及規劃,豐富創科人才庫,成就本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擬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創科合作。
節省造模 小批量產
生產力局在新建成的先進材料及智能製造中心,展出自行研發的電流輔助訂製板金自由成形(EAFF)技術。當中以兩組協同運作的六軸機械臂,於已接駁電流的板金兩側,以不同成形工具按預設軌道加工金屬,使其逐漸變形為指定立體形狀。技術可節省模具製作及設計成本,適用於小批量訂製生產,例如復古汽車的外殼零件,或特定醫療用具等。
針對汽車生產工序,中心研發一套人工智能(AI)輔助塑膠表面缺陷檢測方案。以機械臂及工業用鏡頭,配合深度學習影像處理軟件,就車內飾件等塑膠零件作自動化檢測。期間系統將自動調整燈光照射,查找零件表面微細生產缺陷,減人手檢測成本。
此外,生產力局旗下的智能穿戴及鐘錶科技中心,正為穿戴式智能裝置作測試及研究。生產力局智能製造部總經理孫國偉介紹,項目與香港表廠商會合作推行,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約400萬元。孫國偉解釋,要測試穿戴式智能裝置,一般要招募20名不同年齡的人員,親身佩戴產品以收集數據。中心引入自動化測試方案,利用6組動作捕捉鏡頭及一組高清鏡頭,預先記錄測試員的行走姿態,再以機械臂重現其動作,協助廠商24小時收集數據,加快研發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