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薛永恒:港科研優勢是國家所需 籲抓緊灣區機遇 發展新支柱產業

By on September 6, 2021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兩年半前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列為大灣區建設的首要任務。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表示,香港在大灣區中有明確的定位,基礎科研優勢既是「香港所長」,也是「國家所需」,相信抓住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科技產業一定會成為香港一個新的支柱產業。

根據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5所大學位列前100。薛永恒稱,香港的科技創新,一方面建基於引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成果,透過學習與合作,使之滿足國家所用;另一方面,當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需要自身的基礎科研去推動,特別是在世界科技比併中,有些領域只能依靠本國科研機構自主原創,香港的基礎科研優勢就變得很重要。

薛永恒提到,香港的優勢在於基礎科研實力強,法律、知識產權保護、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領先。(黃俊耀攝)

薛永恒提到,香港的優勢在於基礎科研實力強,法律、知識產權保護、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領先。(黃俊耀攝)

法律金融等專業服務領先

再進一步,基礎科研從取得成果到產業化,並成為經濟的推動力,要經歷若干環節,包括由基礎科研轉化為應用科研、元件製造、產品測試和認證、量產、市場推廣及配套專業服務、融資等。薛永恒指出,在這些環節中,香港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就是支持強項再發揮,變得更強,短板之處則加強與廣東省合作,由大灣區其他城市去補。

他分析,香港的優勢在於基礎科研實力強,法律、知識產權保護、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領先,且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為科創企業上市融資再擴張提供平台;劣勢則包括應用科研、元件製造有局限,先進生產力不足、土地稀缺,使得量產基礎不夠,且750萬人口的市場不夠大。

香港的現實是缺乏土地,因而如何把土地物盡其用更為重要。(中通社資料圖片)

香港的現實是缺乏土地,因而如何把土地物盡其用更為重要。(中通社資料圖片)

投資逾千億 涉不同配套

本屆特區政府已投資超過1100億元在科創不同範疇,落實及推進許多支持計劃,包括推出了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繼續推進「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注資興建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下稱「創科園」),推出香港「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並興建先進製造業中心、微電子中心等,以及各類對科研人才的補貼和對企業科研支出的稅務優惠等。

薛永恒表示,看好香港創科發展進入黃金時段的形勢,但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關係並非單純把香港的基礎科研成果對外授權(License-out),由大灣區其他城市負責產業化。他強調,「作為大灣區其中一個部分,分工是需要的,但分工之餘,我們也為香港自身發展考慮,不會坐在這裏等,認為有深圳、東莞、廣州的生產力就不需要擴大自己生產能力。」

政府去年7月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鼓勵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產線,每個項目資助上限為1500萬元。截至今年7月底,計劃已收到21宗申請,評審委員會已審核其中18宗申請並原則上同意支持當中16宗項目,涉及生物科技、食品加工、建造、印刷、醫療器材及納米纖維材料等行業,總資助額約1.08億元,現正處理其餘3項申請。

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政府新聞處圖片)

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政府新聞處圖片)

土地盡其用 拓再工業化

薛永恒坦言,作為一個面積僅約1100平方公里的城市,香港的現實是缺乏土地,因而如何把土地物盡其用更為重要。再工業化過程中,因應香港本身優勢,其一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一些生產商重視對自身創新科技成果的保護,故更願意把某些生產環節置於香港,客觀上要求香港本身要有一些工業化的能力,這是香港為什麼要推動再工業化的原因,也是香港再工業化瞄準最高增值部分的考慮重點。

除了上述提及的支持,政府亦正配備工業生產的基建系統,在多層大廈中預先建好生產商所需的輔助設施,不僅可降低整體投資額,還大幅縮減其建設生產線的時間。目前政府正在將軍澳工業邨建設先進製造業中心,在元朗建造微電子中心,分別預計於2022及2023年落成。

創科局薛永恒表示,香港在大灣區中有明確的定位,基礎科研優勢既是「香港所長」,也是「國家所需」。(黃俊耀攝)

創科局薛永恒表示,香港在大灣區中有明確的定位,基礎科研優勢既是「香港所長」,也是「國家所需」。(黃俊耀攝)

採訪、撰文:王小青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