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抉擇 (方保僑)
WhatsApp年初推出新私隱條款時,內容大致是因大部分WhatsApp商業用戶都會採用Facebook的雲端服務,若一般用戶與這些商業用戶接觸時,對話及其他資料便有機會被儲存在Facebook的雲端伺服器,於是WhatsApp希望用戶同意新私隱條款,否則有機會被刪除賬戶。
可惜當時WhatsApp解說這條款時有欠清晰,引來軒然大波,很多用戶聲稱不會再採用WhatsApp及Facebook,網絡上也有很多人「移民」到Signal、Telegram及MeWe等,最後Facebook同意把最後限期延至今年5月15日,尚算暫時平息了風波。
風波至始,這條死線於上星期六屆滿,再次引起連番猜測,最終WhatsApp表明5月15日限期屆滿之後,用戶仍然可以使用WhatsApp,也不會有限制功能,不過提示訊息會不斷「彈出」,讓用家注意條款的內容。
很多用戶仍然希望WhatsApp可以清晰地解釋這項新私隱條款,也應酌情處理一些不接受條款的用戶。
經過年初的「網絡移民」,有朋友都嘗試轉用Signal、Telegram及MeWe,但真正會「下定決心」移除WhatsApp及Facebook賬戶的朋友卻少之又少,相信這是因為「慣性收視」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是慣用WhatsApp及Facebook,部分朋友「轉會」至其他平台,除非下定決心,否則不論是商業或者朋友圈內,相信仍然很難一下子便可以叫其他人轉用其他的平台,例如大家如果轉用了Signal,但卻聯絡不到一些朋友的時候,自然就會想回到WhatsApp那邊碰碰運氣。
又例如大家在MeWe發出貼文,希望得到大家關注,最終卻沒有幾個朋友留意到或者回覆,事情就變得很「沒趣」,大家可能又會「偷偷地」回到Facebook。
社交媒體都是用作社交用途,即是大家希望「刷存在感」,若果沒有人作出回應,就失去了社交媒體的意義。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