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模仿畫風|掀侵權爭議 AI訓練無授權條文 存灰色地帶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倫理政策」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最近升級ChatGPT圖像生成功能,社交平台隨即湧現大量迷因漫畫圖片,大多模仿日本動畫工作室「吉卜力」(Ghibli)風格。在這波AI創作熱潮背後,不少人對版權亦存有顧慮:AI模仿既有美術風格,此舉有否構成侵權?
《紐時》告OpenAI版權案矚目
從法律角度看,創作風格本身並非傳統版權法的保護對象,單單用人手、電腦或AI模仿某種風格,理論上不直接侵犯版權。但訓練AI模型再現該風格的過程,難免使用受版權保護素材,這背後若未取得授權,其實仍有可能構成侵權。使用版權持有人的作品訓練AI模型,這涉及所謂AI訓練權。此一問題目前充滿爭議,各國多無明確授權或禁止的條文,成為法律灰色地帶。英國2023年曾打算修法,容許商業AI訓練者採用受版權保護材料,結果遭大力反對而放棄計劃。
這一場圍繞訓練資料的版權之爭,甚至已有個案開始進入司法實質審理階段。當中最受矚目的是《紐約時報》起訴OpenAI一案,該報早於2023年底指控OpenAI未獲授權下大規模截取傳媒文章內容。
OpenAI隨即要求法院駁回此案,理由是其行為屬於「合理使用」(Fair Use)。然而,正是在ChatGPT更新圖像生成功能的同一天,紐約南區法院拒絕撤案動議,法官認為原告侵權主張證據充足,允許訴訟繼續進行。
除了OpenAI外,其他領域的AI初創,一樣面臨司法壓力。今年2月,美國特拉華州法院裁定,AI法律研究公司Ross Intelligence(Ross)大量複製及擷取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資料庫內容,不屬「合理使用」,成為AI訓練侵權首宗判例。
依據版權法四元素,法院認為作品性質、使用數量兩項有利Ross,因湯森路透為判詞加批眉注原創性不足,且未充分呈現於Ross的服務。但在使用目的、市場影響方面,兩企同樣旨在協助法律研究、檢索判例,彼此無轉化性,故Ross產品會對原作帶來損害,構成侵權。
面對司法訴訟壓力,AI開發商積極奔走於美國政界,游說修改版權法律。OpenAI與Google已向美國政府提交政策建議,冀能把AI訓練納入豁免範疇。當地立法者對此未達共識,但若有關倡議成真,其他國家、地區可能被迫跟上。
港研增豁免條款 意見兩極
香港《版權條例》較美國更為嚴格,僅限研究、評論、新聞等「公平處理」(Fair Dealing)方可豁免,並同樣適用四元素。因此,香港業者若使用外界素材以訓練商業AI,很可能被認定為侵權行為。有意見稱,這是制約本地AI發展一大原因。政府近月建議,在《版權條例》新增文本及數據開採豁免條款,惟保留允許權利人退出選項。有科技界人士表態支持,版權持有人卻擔心,此舉助長濫用,從而危害其生計。兩邊勢力至今仍在拉鋸,無論AI研發或內容產業人員,務必緊貼最新法制動向,方能保障自身利益。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