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點語成丹青|港首辦成語變畫作AI比賽 120間中小學參與 收逾千作品

By on February 18, 202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發展迅速,本地中小學生亦能善用科技,把AI工具應用在藝術創作上,水準也不遜於大師作品。百年樹人會主辦、軟件港企DigiGear籌辦的《點語成丹青》香港首個生成式AI藝術創作大賽,昨天舉行作品展覽及頒獎典禮。比賽以「AI生成藝術與中國文化」為主題,參賽者須利用四字成語,並透過AI技術創作相應畫作,活動吸引120多間學校參與,共計提交超過1000件作品。

東南亞裔學生奪高中組大獎

《點語成丹青》比賽向全港小四至中六學生開放,分別設有鑽石獎、金獎、銀獎、銅獎及優異獎,旗下再有最佳文字指令獎、最佳創意獎及學校積極參與獎。來自東南亞的Khan Amire Muhawiya Ahmed,代表荃灣官立中學摘得高中組鑽石獎,其作品《百尺竿頭》描繪一位傳統中國男子,以勝利姿態站在桅杆頂部,向明亮的天空及雲彩伸手,意指一個人已取得巨大成功,總是有更多事情需要努力。

Khan Amire Muhawiya Ahmed(圓圖)以作品《百尺竿頭》,代表荃灣官立中學摘得高中組「鑽石獎」。(邱敏聰攝)

至於初中組鑽石獎及最佳創意獎則由明愛聖若瑟中學謝錚江奪得,其作品《畫龍點睛》背景為黃大仙廟,畫作右側描繪了電影攝製組,代表香港豐富的電影文化。來自聖博德學校的劉芯穎,其創作的《風月主人》獲頒小學組鑽石獎,作品採用傳統水墨畫風格,描繪兩位學者在湖畔亭子靜坐,色調以月光冷暖交錯為主,表達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和諧的理念。

明愛聖若瑟中學謝錚江以《畫龍點睛》,奪得初中組鑽石獎及最佳創意獎。(邱敏聰攝)
聖博德學校劉芯穎以《風月主人》,獲頒小學組鑽石獎。(邱敏聰攝)

評分比重 生成圖像佔六成

今次評審準則分為三大部分,分數佔比最大為「生成圖像」(60%),着重於圖像的藝術性及創新性,特別是對傳統成語的詮釋,以及在作品結合中華文化元素。其次為「圖像生成指令」(20%),當中考慮指令(Prompt)創造性,以及如何引導AI以創新方式,重現成語的核心意義,同時會評估參賽者對AI技術應用的了解程度。另一評審準則為「作品概述」(20%),注重參賽者對其作品的解釋能力。

評審團之一、浸會大學文學及社會科學院副系主任及副教授蔡元豐笑言以流動應用程式Poe,自己亦無法生成相近效果。他以李白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為例,小學生對成語的理解,表現勝中學組。著有小說《崩末》、《卷施》的作家勞緯洛稱,成語有時顯得陳腔濫調,作品必須賦予一種特異的經驗,要跟生活構成緊扣關係。

DigiGear在比賽前期有免費培訓課程,着重教授使用AI工具。DigiGear聯合創辦人張智聰說,比賽不乏離島的學生報名,採用的圖像生成模型五花八門,除主張免費的Stable Diffusion,亦有百度(09888)文心一言。他透露,版權由主辦大會持有,惟會授權參賽學生使用。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