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來腦退化藥|每月注射一次 病情減緩35%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周二(2日)宣布,批准當地藥廠禮來(Eli Lilly)一款阿茲海默症新藥Kisunla,為美國第二種可用的治療方案。新藥針對早期腦退化症,旨在清除大腦的澱粉樣蛋白(Aβ)。根據為期18個月、約1700人參與的後期臨床試驗,病情較輕患者效果更為明顯,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減慢35%。

療程介乎6個月至一年
Kisunla以靜脈注射輸液,化學名稱為donanemab,每個月只須給藥一次;6個月療程費用1.25萬美元(約9.75萬港元),一年療程費用3.2萬美元(約25萬港元)。一旦患者腦部的澱粉樣蛋白達到幾乎無法檢測水平時,可考慮停止治療。

在為期18個月的臨床試驗中,接受Kisunla治療的參與者,比對與研究開始時,其澱粉樣斑塊在6個月平均減少61%,12個月平均下跌80%,18個月平均降低84%。此外,17%患者能夠在6個月內停藥,47%患者在一年內停藥,69%患者在18個月結束用藥。
副作用腦腫脹及出血
這款禮來新藥,大約能延遲發病約7個月,但無法根治阿茲海默症,而且存在一定副作用風險,包括腦腫脹及腦出血。最後一期臨床試驗,近四分一患者出現腦腫脹,近三分一患者有腦出血,可幸大多數病例屬於輕微,有3名參與者因嚴重副作用死亡。
至今未有任何一種治療方法,可以阻止或逆轉記憶喪失,又或解決其他認知問題。患者及其家人用藥之前,必須權衡優缺點,包括定期靜脈輸液、腦腫脹等副作用風險。部分阿茲海默症專家,對於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持懷疑態度,更認為風險超過潛在的輕微益處。

另一款獲FDA開綠燈的阿茲海默症藥物Leqembi,由美國藥廠渤健(Biogen)及日本藥廠衞材(Eisai)共同生產,療程費用為每年2.65萬美元(約20.6萬港元),上月底正式進軍中國市場。渤健旗下另一款藥物Aduhelm,被指副作用較嚴重,去年已停產。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Damien Conover向路透稱,預計禮來藥物的年銷售額,將達到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以上。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