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引入AI|幫助編採 構思SEO標題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美媒《紐約時報》據報批准其產品及編輯團隊,在內部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例如編寫社媒文案、構思「搜尋引擎優化」(SEO)標題及生成一些程式碼。新聞網站Semafor報道,除了報館自家的ChatExplorer工具,亦推出內部測試版摘要工具Echo,並引入編程助理GitHub Copilot、用於產品開發的谷歌Vertex AI、NotebookLM,以及一些亞馬遜AI產品。
計劃提供員工培訓
報道指出,為應對侵權及資訊暴露的潛在風險,《紐約時報》限制員工的AI使用範圍,例如不應該以AI起草或大幅修改文章,輸入第三方版權資料(特別是機密來源資訊),利用AI繞過付費牆,或發布未明確標記的AI圖像或短片。
與此同時,報館分享了文件、短片等資料,列出使用AI編輯時的注意事項,同時擬為員工提供培訓。
《紐約時報》2023年12月入稟美國曼哈頓聯邦法院,指控OpenAI及微軟未經許可使用其數百萬篇文章,用作訓練AI聊天機械人。時至去年5月,該報發表生成式AI使用方針,指新技術可幫助其記者揭露真相,處理原本無法報道的新聞,或進一步增強其報道能力。過去一年,該報一直與內部試點小組合作,探索如何在編輯部使用AI。
另一方面,美國醫療科技公司Innovaccer昨推出全天候工作的AI醫療助理Agents of Care,標榜像人類一樣思考、行動及反應。系統結合80多個電子健康紀錄(EHR),不但符合美國《健康保險私隱及責任法》(HIPAA)、健康情況資訊信任聯盟(HITRUST)、服務與組織控管SOC 2等標準,協助醫療團隊應付重複的行政工作,例如更改預約時間、病人後續追蹤、客服查詢等任務。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