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冷凍胚胎減失誤 微流控晶片令過程標準化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結婚年齡推遲令不育率提升,要做體外人工受孕(IVF),冷凍胚胎是關鍵步驟之一,非常依賴操作員的技術。科大初創Biorocks自行研發微流控晶片技術,標榜把冷凍胚胎的過程,實現自動及標準化,聲稱其成功率提升至99.5%。該公司已在小鼠成功試驗,擬於明年臨床測試;同時在今年的A+輪融資獲清科創投領投數千萬元人民幣。
冀增加人工受孕成功率
Biorocks聯合創始人陳昊楠博士引述英國《每日郵報》調查稱,當地所有生殖中心的IVF平均年成功率有3.6倍的差距;當中表現最好的生殖中心,其年平均率約43%,表現最差的僅約12%。他指出,這些中心採用的試劑耗材基本一致,成功率差異源於操作員的技能水平。
冷凍胚胎是IVF的關鍵步驟,旨在將胚胎冷凍保存備用,目前業界依靠人手處理,涉及8個步驟。胚胎冷凍前要脫水,期間操作員須透過顯微鏡,把胚胎移動到不同溶液內;每個胚胎處理需時約15至20分鐘,成功率介乎80%至90%。
Biorocks主攻胚胎冷凍自動化,採用微流控技術,即控制流體在微小環境內流動的技術,開發出兩款產品:自動化冷凍儀及配套生物晶片耗材。陳昊楠表示,團隊在一塊約5元硬幣大小的晶片上,設計了容許溶液流動的管道,能改變胚胎周圍的溶液環境,使其有序置換液體、完成脫水程序。
操作員只需把胚胎從培養皿取出並放到耗材上,再放入儀器;約15分鐘後,操作員便可取出耗材,將已脫水的胚胎放到液態氮內冷凍。以機器取代人手操作,冷凍胚胎過程可標準化。陳昊楠說,工業樣機已完成2000多個小鼠胚胎驗證案例,發現冷凍胚胎成功率提升至99.5%。
陳昊楠補充,儀器體積細小,方便安放在現有實驗室環境,20分鐘內可同時處理20個胚胎。他相信,技術可為醫院節省耗材及技術成本,為降低IVF收費創造機會。除了冷凍胚胎,技術亦適用於冷凍卵子,未來有望應用於精子篩選、胚胎培養以至監測等IVF程序。
Biorocks擬內地臨床測試
Biorocks是參與今天科大獨角獸日(Unicorn Day)的其中一間初創。自2019年成立至今,投入約2000萬元人民幣研發資金。陳昊楠透露,團隊擬在內地臨床測試,並計劃申請內地和歐盟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料最快2025年正式推出市場。
採訪、撰文:陳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