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澳洲悉尼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團隊,聲稱開發出比現時「基因剪刀」CRISPR更準確、更靈活的基因編輯工具SeekRNA。新工具利用可編程RNA(核糖核酸)鏈,能在不使用任何其他蛋白下,精確切割標靶並插入新DNA(脫氧核糖核酸)序列,簡化編輯過程並減少錯誤。研究論文發表在新一期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美國科技巨頭Meta周三(21日)宣布,推出Llama for Startups計劃,鼓勵初創採用其Llama人工智能(AI)模型進行創新,並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應用程式。計劃成員將獲得Llama專家的資源和支持,以及前期資金。
「6G全球高峰會2025」剛圓滿舉行,首次移師亞洲,選址香港,意義非凡。身處會場之中,筆者不止感受到這場全球科技盛事的規模與熱度,更看見了一個未來圖景:通訊不再只是「速度」的競賽,而是「智慧連接」的起點。
澳門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周三(21日)揭幕,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浙江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在演講表示,算力是進入人工智能(AI)領域的最大障礙之一,又強調不應只把AI局限在電腦或手機,現在正是思考如何將AI,應用於太空的好時機。
花旗集團推出嶄新人工智能(AI)工具「Citi AI」予香港員工使用,以協助員工簡化日常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生產力。花旗集團香港及澳門區行政總裁及銀行業務主管辛葆璉稱,相信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能夠從根源改變工作模式,使同事能更精明、更高效地工作。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最新研究發現,生成一段5秒的人工智能(AI)影片,需要大約340萬焦耳的能量,這是生成高畫質圖片所需能量700多倍,消耗電力相當於微波爐運作一小時。
微軟(Microsoft)周三(21日)指出,其數碼犯罪部門與美國司法部、歐洲刑警組織(Europol)、日本網絡犯罪控制中心(JC3)、雲端服務供應商Cloudflare,以及其他科技業機構合作,採取法律行動查封2300多個惡意域名,藉此切斷惡意軟件的通訊,並將流量重新定向到現時控制的伺服器,阻止Lumma Stealer在全球肆虐。
電商引進人工智能(AI)代理,不但節省網店的客服人手,更能提升庫存管理及物流效率,令價格及服務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