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研微塑膠快測 省時慳成本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微塑膠污染海洋生態及珍貴水資源,若要準確測定水中的微塑膠,往往需要動用價格過百萬元的大型專業儀器,而且耗時頗長。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曾耀輝【下圖】率領的團隊,研究出一種快速檢測微塑膠水平的方法,聲稱可節省75%處理時間,成本大減六成。
團隊研發的檢定方法主要利用一般水質分析實驗室、污水處理廠和濾水廠常用的總有機碳分析儀(TOC),配合一個多功能半自動化裝置,對污水樣本進行消化、重力分離、過濾、烘乾等前處理(pre-treatment)工序,過程需約4小時,檢測時間則大約5至8分鐘,相比起傳統微塑膠化學測定方法要耗用40至60小時進行前處理及30分鐘檢測,效率提升許多。

曾耀輝指出,新技術的好處是能夠廣泛應用到不同環境樣本,以及更快速地掌握整體微塑膠水平,雖然傳統化學測定方法可更精準地分析樣本中的微塑膠種類,但需動用分析化學實驗室的熱裂解氣相層析質譜儀,該機器價格高達150萬至230萬元,每一樣本的化學試劑成本則約250至400元,反觀總有機碳分析儀價格僅30萬至50萬元,是熱裂解氣相層析質譜儀約五分之一。
智能系統測斜視 自助完成
這種微塑膠「快測」方法,曾於昂船洲、石湖墟及昂坪污水處理廠試用,今年4月更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評判特別嘉許金獎。同樣於發明展獲獎的教大科研技術「智能斜視測量系統」,由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傅弘研發,該技術模擬視光師提供的遮蓋測試,以不同速度交替遮蓋測試者眼球,利用紅外線鏡頭捕捉眼球轉動,再透過人工智能(AI)快速分析測試者有否斜視問題,並生成詳細報告。
傅弘表示,智能斜視測量系統可應用於醫院、診所、眼鏡店以至學校,由於全自動化運作,毋須眼科醫生或視光師在場,長遠可緩解眼科專家短缺的情況。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