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揭秘鸚鵡鮮豔外表|獨有基因控制羽毛變色

By on November 7, 2024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鸚鵡色彩斑斕兼聰明伶俐,深受人們愛戴,但牠們如何演化為鮮艷外表,一直是不解之謎。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冼雍華與葡萄牙BIOPOLIS-CIBIO科研團隊,首次發現鸚鵡基因中控制羽毛色彩的「開關」。該團隊在「暗色吸蜜鸚鵡」(Dusky lory)研究中,證實其黃色和紅色羽毛,是由兩種特定色素組成,而這些色素在其他鳥類並不存在;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

暗色吸蜜鸚鵡,具備有紅色及黃色兩種形態。(維基百科網上圖片)

醛脫氫酶蛋白質發揮作用

研究指出,鸚鵡成為自然界色彩最豐富動物之一,主要是牠演化出獨特色素,稱為「鸚鵡黃素」(Psittacofulvins)。鸚鵡把這些色素與其他顏色結合,創造出鮮艷的黃色、紅色及綠色。與此同時,團隊發現有一種醛脫氫酶(ALDH)的蛋白質,可以控制暗色吸蜜鸚鵡的顏色差異。鸚鵡羽毛能夠把紅色鸚鵡黃素轉為黃色,其功能就像一個調節器,透過蛋白質把紅色轉變。

桃面愛情鳥是常見且色彩繽紛的寵物鸚鵡。(維基百科網上圖片)

團隊又探討另一種鸚鵡「桃面愛情鳥」(Rosy-faced lovebird),牠同時擁有綠色(即含有黃色鸚鵡黃素)及紅色羽毛。結果發現,桃面愛情鳥的同一種醛脫氫酶基因,當該基因處於高水平表達時,鸚鵡黃素就會從紅色轉成黃色。下一步,團隊以「虎皮鸚鵡」為研究對象,並以其顏色基因,對酵母加以基因改造,發現酵母產生了鸚鵡的顏色,最終確認了有關機制。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