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香港成為AI培訓基地(鄧淑明博士)
政府自2022年推出多項「搶人才」措施,今年《施政報告》再接再厲,多管齊下,培育本地和吸引各地的創科人才到港,壯大本地創科人才庫,成效令人期待。滙聚人才是地方興盛的重要元素,作為教育和創科界的一員,我認為打造香港為人工智能(AI)培訓基地是首要任務。
中國AI人才培訓的規模近年快速增長,有內地分析卻指人才培訓和需求存在錯配。問題在於高校的培養模式落後於產業實際需要,以及產、學、研結合依然不夠緊密等。
AI產業鏈可劃分為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三大環節。「基礎層」涵蓋深度學習、算法、深度神經網絡,以及雲計算等硬件;「技術層」包括視覺如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如機器閱讀和情感挖掘分析等;「應用層」則非常廣泛,由搜索引擎、智能交通、虛擬個人助理、機械人,以至金融科技、智能醫療和智能家居等。
浙江大學與百度(09888)聯合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白皮書》顯示,2022年美國AI產業在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人才數量比例較平均,分別為22.8%、37.3%、39.9%,中國則為3.3%、34.9%和61.8%,基礎層嚴重缺乏。
同時,美國保爾森基金會轄下智庫MacroPolo今年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蹤調查報告(2.0)》顯示,2022年中國與美國的頂尖AI人才數量日漸拉近,兩國AI人才數量已佔全球的75%,其餘多來自英國、南韓及歐洲,而全球最優異的兩成AI研究員,2019年只有11%在內地工作,到2022年已上升至28%。
這份報告也提到亞太區20間最佳的AI高校,香港的科技大學、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都榜上有名,這與《QS世界大學排名2024年》中「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學科排名不謀而合,本地這三所院校都躋身全球25強,因此香港高校在豐富本地和中國AI人才庫方面可謂極具優勢。
剛於今年10月揭幕的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School of Computing and Data Science,簡稱CDS)正是適切之舉。CDS促進不同學科的學者合作,集計算與數據科學、AI、統計決策科學、金融科技,以及精算學等的領域精英,以培養新一代多元科技人才為己任,又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院和大灣區的機構建立策略夥伴合作關係,以滿足市場需求。
CDS的成立意義重大,在香港高校卓越的基礎上,吸引更多內地以至境外學生來港升學,有利「留學香港」品牌的發展,並進一步協助本港打造成AI人才培訓中心,推進本港經濟加快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