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Miss
四傑獲未來科學大獎 成果激勵年輕人追夢
By 信報財經新聞 on August 16, 2024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未來科學大獎」今日京港同步揭曉獲獎名單,單項獎金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頒獎禮將於11月3日假灣仔會展舉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致詞時指,今年大獎周第二度在香港舉辦,邀得諾獎得主分享科研成果,設有多場青少年科普活動,有足夠條件舉辦更多盛事,為環球科創合作貢獻力量。

今年「生命科學獎」由北京大學昌平實驗室鄧宏魁獲得,以表彰他開創以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物質科學獎」有兩位學者獲獎,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濤,以至清華大學的李亞棟獲得,兩者對「單原子催化」發展及應用作出開創性貢獻。至於「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由浙江大學數學高等研究院孫斌勇獲得,表彰他在「李群表示論」的傑出貢獻。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香港科學院創院士任詠華期望,政府、企業、學界與民間攜手合作,激勵年輕人追夢,令科學薪火傳承,貢獻人類未來。未來論壇理事會2024輪值主席梁頴宇稱,青年是祖國及科技創新事業的未來,她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關心國家,以致世界的科學發展,為實現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青春力量。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維持評獎的獨立性。獲獎工作必須同時具備三項條件,包括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時間考驗,以及主要在中港澳台完成,完成者國籍不限。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