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創新方案應對氣候變化 (鄧淑明博士)

By on August 8, 2023

本文作者鄧淑明博士,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暖化問題日趨惡化。世界不少國家去年經歷了史上最熱一年後,世界氣象組織(WMO)5月時更指出,在溫室氣體吸熱和厄爾尼諾現象的推動下,未來5年全球氣溫可能會飆升至創紀錄水平。

聯合國最新一份報告亦顯示,地球很可能在未來10年內跨過全球暖化的關鍵臨界點。為逆轉全球暖化的局面,各國都積極尋找方法為地球降溫。

去年7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便提出了「太空氣泡」方案,該方案擬在外太空的拉格朗日點設置「氣泡陣列」,整個系統由熔融矽等材料製的可充氣薄膜組成,一片完整陣列面積相當於巴西國土,透過氣泡厚度的細微變化來反射各種波長的太陽輻射。研究人員表示,若能在陽光輻射抵達地球前將其偏轉1.8%,便能緩和地球受熱情況。但氣泡陣列的成本不菲,仍有待研究。

去年7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組成的跨學科團隊便提出了「太空氣泡」方案。(麻省理工學院網上圖片)

今年3月,丹麥率先啟動了名為「綠沙計劃」(Greensand Project)的二氧化碳儲存項目,務求把二氧化碳封存在北海海床下方已耗盡的石油與天然氣礦層中。項目位於丹麥領土內北海200多公里外海的一個廢棄鑽油平台,而氣體將泵入北海海床以下1800米的砂岩儲層。如果順利通過測試階段,預計到2030年,每年可封存800萬噸二氧化碳。按照目前的排放水平,預計能夠儲存未來500年丹麥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助丹麥完成2045年碳中和的目標。然而,這項技術並非沒有風險,一旦發生洩漏恐造成不能預計的後果。

「綠沙計劃」的二氧化碳儲存項目,務求把二氧化碳封存在北海海床下方已耗盡的石油與天然氣礦層中。(「綠沙計劃」網上圖片)

中國去年宣布計劃在2030年之前保護、恢復和種植700億棵樹,增加植被土地面積,為地方減排降溫。事實上,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內地近年積極在能源、工業、交通、城鄉建設等領域,透過節能、循環經濟、科技創新等方案實現碳中和目標,特別是綠色能源科技方面的廣泛使用。

至於香港,政府早於2021年宣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四大減碳策略,包括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卻未有談及綠化。眾所周知,樹木可為市民降溫和遮陰,減低周邊地區的氣溫,綠化設施不足,社區就只會熱上加熱。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指今年7月可能成為地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聯合國秘書長警告,全球變暖的時代結束,全球沸騰時代經已來臨,希望各國能團結一致,爭取在本世紀中葉實現零排放。但願香港各界也能同心合力邁向零排放的目標。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更多鄧淑明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