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科技與言語治療(何韋琳博士)
一位76歲的婆婆,中風差不多4年了,斷斷續續地接受言語治療,理解能力接近正常,但說話仍然有問題,只能說出和寫出很少字詞表達日常需要。一天,她帶着一部平板電腦來,令我們驚訝,原來一位七十多歲的婆婆也可以熟練地操作電腦。
電腦科技令言語治療進入一個新的境界,特別是在兩方面:1. 作為言語治療的訓練工具;2. 作為輔助溝通工具。
利用電腦應用程式作為訓練工具在現今社會十分普遍,但是專門用於言語治療作訓練或輔助溝通工具的電腦應用程式並不多,用廣東話作為語言媒介的更是鳳毛麟角。過去幾年,我與志願機構一起開發了用作言語治療訓練工具的應用程式,當中最困難的程序是,要把我們平時言語治療時會說的話、會用的圖片和會做的步驟放在應用程式內,還要設想一下接受治療者會有什麼可能的反應,我們治療時又會如何回應他們那些不同的反應等等。當中的工序,包括找圖片、拍攝相關的影片、寫下要說的話、錄音和排列次序等等,遠遠超過我們起初的想像,也令我深深體會到,我們能夠「聽、說、讀、寫」是不簡單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可以是變化多端的,言語治療牽涉的層面就更加複雜了。
另外,開發輔助溝通工具的應用程式,看似相對簡單,以為只須尋找合適的圖片和錄音便可,但在思考使用者的環境和需要、喜惡、溝通對象、設計版面、訓練過程,那又把事情變得不簡單了。此外,還有技術上的難題,才剛開始使用應用程式,便遇到iOS系統和Android系統更新了,應用程式也必須更新,才可以繼續暢順地運作。而志願機構獲得的開辦費通常只有一至三年年期,所以開辦前也必須預先思考如何能不斷更新應用程式才可。
除了中風後可能導致失去說話能力,部分智力障礙及肢體障礙人士亦可能缺乏口語表達能力,需要輔助溝通工具幫助與其他人溝通。現在,使用電腦應用程式作為輔助溝通工具還在起步的階段,部分人士因為經濟困難,未能擁有自己的電腦及相應器材作為輔助溝通工具,只能被動地聽從別人吩咐要做什麼,未能主動地表達心中所想。因此,我們仍然需要繼續努力,幫助那些未能發聲的人士。
更多何韋琳博士的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